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各地市场> 市场评述>正文

纺织品出口陷入颓势 期待国家退税上再施“援手”

                     

  上周,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纺织服装出口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
  “海外需求波动仍是出口增幅下滑的主因。”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后期出口单月增幅将以波动为主,但总体情况仍处于底部。与往月不同,今年月全球遭遇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机,直接影响到欧美等主要客户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疫情又为口罩等纺织订单带来大量机遇。但由于产能扩充反应不及时,国内纺织行业并未抓住此机遇。除此之外,被视作出口“壁垒”的召回问题依然困扰我国纺织服装业。2009年4月,欧盟共宣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19项,其中13项产地为中国。
  行业期待出口退税搭救
  根据海关总署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4%。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220.29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368.2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5.5%和-8.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幅度依然高出41.85和17.34个百分点。
  5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环比4月减少1.87亿美元,下降1.5%,同比则减少了21.29亿美元,下降14.75%。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1%,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09年7月起,部分出口类产品退税率上调至17%,但未涉及纺织品和服装,仅是相关假发类与鞋履类产品上调至15%。”但中信证券研究报告称,后期不排除纺织品与服装上调至17%的可能。
  “年初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仅3月份由服装拉动实现了增长。”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人亦认为,针对外需的低迷,目前唯一可期待的是全额退税。
  甲流口罩订单涨利润不涨
  与年初不同,今年4月中旬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一直延续至今。流感的突然来袭使得5月欧美等主要市场客户与往年同期相比骤减。但同时口罩等卫生纺织制品的大幅需求缺口,理应使得产能占优的国内纺织行业产生一定的增长,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尽管甲型H1N1流感疫情给口罩等纺织订单带来大量出口机遇,但对于大批量需求,许多无库存的国内口罩生产企业无法及时满足,从而失去了出口的最佳时机。
  尽管如此,国内“口罩”产销依然高于平时,但其中又蕴涵着另一问题,高销量低利润。零售及出口市场上的销售旺势,似乎与生产商无关。有口罩生产商负责人回忆称,6年前“非典”时期,口罩价格从三四毛上涨到了一块钱一只,今年零售价更是高达两三块,但厂商并未从中赚取更高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在被誉为“中国卫生制品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口罩生产需求确有增加,价格亦有上涨,但因为在接订单的环节,该地区各生产商之间依然产生了严重的价格战,使得利润空间被压得很低。
  “出口订单和零售订单都是分散的,对于这些厂商而言可谓逐个击破,因为当地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和保价意识。”华捷咨询纺织行业分析师李良穗分析认为。
  频被召回暴露安全隐患
  如果说市场机遇是客观需求,退税等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升级是“内力”,那么“外力”则来自于输入国政策,在这方面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情况亦不乐观。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4月,欧盟累计召回74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幅为270%。其中中国产纺织服装产品为52项,同比增幅高达643%。
  以婴幼儿服装为例,欧美等国已分别制定了各类严格的法规对此进行监管。如欧盟的EN14682,就要求固定在服装上的环绳/线圈收紧后,在服装上突出的周长不能超过7.5cm等。记者从中国服装
  协会获悉,欧盟召回的产品中,17项为婴幼儿服装及制成品有12项产地为中国,召回原因均以勒颈窒息危险为主。
  “这些召回可以主观视作是欧盟政策壁垒,但我们毕竟是出口方,对方是客户,国内相关企业应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迅速反应能力。”李良穗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已建议,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要严格按输入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
  中信证券报告预计,行业出口改善需至今年四季度或2010年。“根据我们的测算,对美国经济领先指数大约滞后6个月。因此若全球经济现已触底改善,判断行业出口改善将在2010年附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