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停供备件 不交质保金惹的祸?

                     

  编者按:近日,我们接到一封读者来信,内容是纺机企业和纺织企业由于设备交接问题发生了纠纷,进而纺机企业停止用户企业的备件供应。该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我们将来信内容刊登出来,希望对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有所帮助。我们同时也欢迎大家对该问题或类似问题进行持续关注和深入讨论。

  近来,我到盐城地区一家棉纺企业听到一件事情,因为“质保金”未能协商调解,曾经提供给该家棉纺企业几十台细纱机集落长车的纺机生产企业,停止售后服务和零配件的供应,法院对这家棉纺企业的财务资金进行了封存,使该棉纺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

  其实,纺织厂与纺机厂的经济纠纷多有所闻,但这种纠纷一般都能够由企业双方本着互让互利的原则进行协调解决,但盐城这样的事例还并不多见。

  事情起因回顾

  事情还得从3年前说起,该棉纺厂购置几万锭细纱机集体落纱长车,按惯例双方签订合同,以保证开车后的成纱质量及机械稳定性、可靠性,通常都有“质保金”制约供货方,待保质期使用厂认可后,再将“质保金”付给供货方。而这次闹翻的矛盾焦点在于使用厂对于细纱机存在诸多机械问题向纺机企业进行了多次反馈,认为设备的生产效率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按原合同,保质期是以设备实现交接开始计算的。)

  于是,棉纺企业以供货方未能及时解决设备中的相关问题为由拒绝付清质保金。

  据了解,一开始这场纠纷的机械生产企业对棉纺厂提出的问题还是认可的,也更换了不少部件,双方配合也还算协调,但到后来次数多了,之前认可的机械问题也不承认了,并在法院没有裁定的情况下自行断绝了这家纺织企业的配件供应,让使用厂很心寒。

  纺机设备现状

  我国纺机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短短几年提供给市场大量新型机电一体化的高性能纺织设备,受到了纺织厂的欢迎。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厂家为了迎合使用厂价廉物美心态,确实有配置低劣器材与配件的现象。

  据笔者了解,前几年某纺织企业购置的细纱集体落纱长车的牵伸部分及卷绕部分器材有的使用半年就全部换掉;有的本来应该用几年的,一年左右就大量损坏。近两年也有纱厂反映,集体落纱的关键部件由于采用非正规小厂生产的部件只用8个月左右就基本损坏。

  笔者对上述棉纺厂近两年细纱集落长车使用情况有所了解,该厂原本期望通过新设备更新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结果,事与愿违,开车约3年,维修工作十分繁重,机物料消耗比预想高得多,原本期望高效率生产却花费大量不该花费的时间去维修。比如,集体落纱的关键部件握纱器气囊质量差,开车第一年平均每月损坏4000多只,一年消耗12万元左右。成形装置由于设计按短车负荷要求,不堪重负,车头故障尤其多,仅升降杆轴承座断裂20多台。

  另外,国外设备磨合期一般半个月,国内有些设备则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关键部件不过关;设备开车性能不稳定;与工艺上车配套的相关的技术不到位,工艺不能真正长期稳定上车。这种隐形的损失是巨大的。与企业要求低故障高效率的设备期盼有不小差距。

  合作才有空间

  某种程度上,纺机近几年成功发展有一半功劳来自于纺织厂。在我国特定情况下,高性能、高自动化、电气化的新设备发展较快,但为了抢时间,不少机械厂刚刚制造的新设备就马上卖给纺织厂使用,第一批使用厂家往往成了试验工厂,纺织厂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提意见,而且进行技术改进,以便促进了国产纺机设备技术性能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没有科学、系统的标准出台前,纺织行业排头兵——无锡一棉早年提出的衡量设备好坏关键在于“设备状态”的说法还值得借鉴。设备状态的好坏就是指用户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设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否做到性能可靠、稳定,能否达到效能高、效率高的要求。说得具体点,即坏车少、故障率低、保养维修方便、机配件耗费低。

  设备好不好,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评判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纺织企业只有与纺机企业进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