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扎实推进纺织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

                     ——在全国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1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指导下,纺织工业先后出台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两个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吨左右。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落实“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再上新台阶”的工作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分析现阶段行业节能减排主要形势,并在总结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十二五”行业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工作思路和措施,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较好成效,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真实状况逐步清晰

  1、“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节能成效明显。
  纺织工业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电的消耗,占煤电油消耗总量的90%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处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高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在生产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纺织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余热再利用、缩短流程、使用节能设备等节能措施,到“十一五”后期,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已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最高值8570.3万吨,之后两年,能源消费总量出现持续下降,到2010年,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已降至8339.56万吨。与此同时,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年下降,占比从2006年的4.46%减少到2010年3.94%。
  涤纶(短纤、长丝)、粘胶(短纤、长丝)、纱(线)、布、万米印染布七类产品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纺织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但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布、印染布、粘胶(长丝)单耗下降比率最大,与2006年相比,分别达到43.29%、28.97%、27.51%。
  到2010年,作为“十一五”国家约束性指标之一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即万元增加值标煤能耗)已降至0.652吨/万元,比“十五”末下降了50.22%,超额完成国家20%的既定目标。

  2、“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环境保护取得一定进展。
  纺织工业环境保护主要体现为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的排放,其中CODCr、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固废是主要的考核指标。“十一五”期间,纺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纺织工业CODCr、氨氮排放总量下降极其有限,到2010年,CODCr排放总量达到43.8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达到3.74万吨。不过,随着纺织企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各地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积极采取顶替技术、消减技术,或开展末端治理,因此,“十一五”期间这两个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大幅增加,CODCr的去除量由“十五”末的122.6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79.53万吨,氨氮的去除量由“十五”末的1.3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74万吨。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废气治理取得较好成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去除率等指标表现良好。“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6年的45.59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36.53万吨,平均年降幅3.1%,同时,二氧化硫去除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了纺织工业在二氧化硫削减方面的良好趋势。氮氧化物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氮氧化物排放由2006年的25.43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21.40万吨,平均年降幅3.4%,由于“十一五”期间脱硝装置应用较少等原因,氮氧化物去除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3.65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0.5万吨。烟尘是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烟尘排放量从2006年的13.73万吨降低到2010年的13.02万吨,平均年降幅0.7%。“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的烟尘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值一直在13以上,显示了纺织企业一贯良好的烟尘去除作业。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与其他行业相比,处于良好水平。

  3、纺织工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单独的产业链条。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对构建完整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缓解资源紧缺矛盾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逐步扩大,其中聚酯瓶和废旧纺织品是纺织行业加以利用的最大宗的两类再生资源。到2010年,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已经发展为产能超700万吨/年,产量超500万吨/年的规模产业。2011年,再生聚酯行业使用的再生资源总量已达到547万吨瓶片,使用的聚酯瓶占社会存量的9%左右。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产业链。2011年,进入再加工的废旧纺织品总量达到338万吨,占社会年存量的14%左右。
  “十一五”期间,再生聚酯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良好的、规范有序地生产、经营、销售模式,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地位已从“补充”转变为“替代”。2011年,再生聚酯行业进口瓶片167万吨,国产并回收280万吨瓶片,并消化再利用工业废涤丝30万吨,废旧涤纶纺织品100万吨。再生聚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2011年产品均价达到11660元/吨,毛利率在25.8%左右。随着产业的发展,再生聚酯行业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如浙江省慈溪地区的涤纶短纤填充料生产,广东普宁特本白棉型再生涤纶短纤等,行业自律组织也日趋完善。
  废旧纺织品产业链客观存在,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进入“十二五”,随着大规模调研活动的展开,这个潜在的行业逐渐浮出水面:调研显示,废旧纺织品再利用产业具有自发形成、半地下交易、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多数产成品附加值低等特点。在回收环节,一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有政府主导,由专业回收公司向居民回收废旧纺织品;更多的地方则是民间行为,如北京、天津等地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的人员在2000人以上,逐级收购,最后集中到少数个人手里。在再利用环节、这些废旧纺织品被用于造纸、泡料,或者开松后直接回到纺纱织造环节,或是制成非织造布,还有的出口到非洲等地,在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均有废旧纺织品加工聚集地,浙江苍南地区每年处理纺织废料达上百万吨,有2000多家专门从事再加工纤维的纺织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再利用产成品进入销售环节后,逐步地被市场吸纳,混合在“合法”产品中再次进入生产生活当中。

  

  二、“十二五”纺织工业开展节能减排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形势对纺织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资源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指标。工信部等有关部委随后逐步确定了衡量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关键指标。
  对于纺织工业来说,这些约束性指标包括能耗指标、环境保护指标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能耗指标包括: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按比例分摊,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为1323.85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主要产品如万米印染布、吨纱、万米布等单位综合能耗下降8%,粘胶纤维(长丝)单位综合能耗下降5%。减排指标包括: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CODCr)削减总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幅度不低于8%;氨氮削减总量不低于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幅度不低于8%;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下降幅度不低于10%;印染行业重复用水率达到25%,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重复用水率达到41.15%,化学纤维制造业生产工艺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空调水、冷却水保持在95%的高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包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72%以上,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吨左右。

  2、节能减排是纺织行业自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的迫切要求。
  从过去30多年发展历程看,发展方式粗放仍然是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重外延、轻内涵现象仍较普遍,尤其支撑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10年,纺织行业取水量从2005年的27.78亿吨增加至36.22亿吨,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五,废水排放量排名第三。此外,纺织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源消费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持低位。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都在70%以上。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减弱,纺织行业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仍在继续,整体运行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产增速全面下降,2012年1—7月,全国3.6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467.13亿元,同比增长10.9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8个百分点;二是内销明显放缓,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低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形势严峻,2012年1—7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374亿美元,同比下降0.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5.8%;四是投资增速放缓,纺织行业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163.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49%;五是企业效益下滑,2012年1—6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1147.93亿元,同比下降1.94%,增速低于上年同期43.19%。
  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原料价格不稳定、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链上下游效益状况不平衡等越来越艰巨、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转变粗放增长模式,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是纺织行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战略任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要求之一是破解工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制约,本质内涵是加快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之一。

  3、纺织工业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主要困难。
  尽管“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产业规模巨大,并始终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纺织行业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大幅下降。“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2010年比2006年增长6.87%,其中纺织业能源消费增长7.3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能源消费增长19.85%,电力能源消费增长24.76%。“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用水量和取水量、废水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用水量从2006年的85.53亿吨增加至2010年的94.63亿吨,重复用水率也由2006年的63.46%下降至2010年的61.73%;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排放总量虽然有少许下降,但远没有达到“十一五”期间削减10%的目标。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化和细化还需要行业技术进步的大力支持。纺织工业是用水大户,在用水总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提高重复用水率可以有效降低新鲜水的取用量,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纺织产品的生产加工对用水质量要求依然很高,废水回收多用于辅助环节而不是生产环节,因此产品产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取新水量的增加,重复用水率难以提高。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已成为能否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瓶颈。以涤纶纤维为例,自1964年涤纶诞生,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2.1亿吨,其中涤纶1.85亿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4千万吨聚酯产量进行累积,到2015年,这些高聚物总社会存量近4亿吨,其中绝大部分以“纺织品或服装”的形式存在,由于纺织品经过纺纱、织造、染整、设计成衣等过程,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没有有效回收利用的装置、技术。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难题,一方面可以部分解决资源问题,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负担。应该说,没有技术的进步和支持,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难以大规模进行,同时给了小加工摊点不规范发展的机会。
  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上下、社会各方达成共识、共同推进。目前,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知还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粗放,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尚未做到在线监测,仍处于眼观手写的状态,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直接导致管理不到位,加之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普遍低,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应用和设备改造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单个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较小,获得国家支持的几率较少,行业基本处在单打独斗、自力更生寻求发展的局面,极大地影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接近公益事业,但相关的具体工作如先进适用技术的宣传推广,标准、评价体系的制定,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专业能源管理师的培训,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等等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为完善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乃至各类社会资源的全面介入和大力支持。

  

  三、完善相关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大力推进纺织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开展

  2011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资委”),该机构由原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东辉任主任,工业联合会产业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任常务副主任,各主要专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李金宝、端小平、朱北娜、陈大鹏、杨兆华、阎岩等任副主任。它的成立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认证检测机构、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个人等各层面的作用,针对纺织行业特点,形成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顶层协调机制,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行业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推动行业自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及专业协会的关心、支持下,已经初步形成一个面向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服务平台。

  1、“环资委”的组织机构逐步完善,专家队伍和技术联盟初步建立。
  “环资委”下设专家委员会、技术联盟与企业家委员会三个分支机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专家委员会已吸纳包括能源专家、污水处理专家、清洁生产专家、资源综合利用专家以及专业技术专家等在内的专家二十余位,这些专家已经开始在政府咨询、企业评价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节能减排技术联盟也将于此次大会上正式成立,参加签约的技术联盟企业以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企业为主,拥有的主要技术装备符合“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纲要”中推广的35项先进实用技术要求,这些企业愿意投入精力和资金,在“环资委”的统一部署下帮助推动广大纺织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2012年8月,中纺联“环资委”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军需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废旧纺织品行业将“浮出水面”,成为政府重视、企业参与、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各方“齐抓共管”的新领域。
  最后,随着“环资委”相关工作的展开,参与企业的不断增加,企业家委员会也将适时成立,企业家可以个人身份参与到“环资委”的活动当中,发挥个人智慧、提供企业经验,为“环资委”的发展建言献策。

  2、行业资源与环境整体状况分析报告出台。
  开展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基础研究和调研工作,并定时提供分析报告,是“环资委”面向行业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分析报告是了解行业资源与环境整体现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主要方法,也是制定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这次大会将向大家汇报的研究报告分为能源消费、环境保护、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三个部分,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环保年鉴、协会调研数据,结合国家部委的调控指标,第一次将行业资源和环境整体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对行业节能减排重点领域进行细分,可以说,分析报告用较为科学的方式把握住了行业节能减排最主要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3、充分发挥政府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完成大量政府咨询工作。
  “环资委”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政府咨询工作,协助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与研究包括:印染发展瓶颈问题、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循环经济规划、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政策论证、纺织产品碳核算方法等等,其中《纺织行业‘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已被即将于年底出台的《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采纳;“环资委”参与开展的《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实施政策论证》课题也即将完成,成为国家相关部委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碳核算研究课题对棉纱、针织印染布两个具体产品的碳消耗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单一产品碳核算计算边界,该课题的完成为我国制定碳核算标准提供了部分纺织产品计算要素,在行业内尚属首次。
  2012年,“环资委”办公室延续了产业部的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基本完成涤纶、氨纶、锦纶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以及染整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毛纺取水定额标准》、《纺织废水膜法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规范》等各项标准制订。

  4、企业咨询与服务活动全面展开,取得良好效果。
  第一批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与实验基地确立。2012年上半年,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的统一部署下,“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正式启动,3月—6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评审资料进行初筛,确定对其中24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组现场核实了申报企业应用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技术的具体情况,明确了“示范企业”的技术特点和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真实效果,最终确定愉悦家纺等14家企业入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富润集团富源公司为行业第一家“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试验基地”。这一活动的开展为全面掌握“十二五”时期纺织企业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情况确立了工作模式,并通过树立、宣传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优秀企业,充分营造了鼓励广大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良好氛围。
  开展“纺织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百万义诊活动”。2012年上半年,“环资委”技术联盟企业以及相关专家组成的团队对愉悦家纺等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活动,活动针对企业存在的节能空间提出优化设备配套、强化能源管理等改造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这一项活动目前已在优秀企业中开展,接下来无锡一棉、江苏大生、安徽华茂三家企业也将开展免费诊断活动。“十二五”期间,参加义诊活动的企业总产能预计在百万锭左右。
  组织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由于政府支持难以落到中小企业头上,挖掘社会资源可以部分提高中小企业投资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环资委”联合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意愿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投入资金的国际NGO组织、拥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品牌企业等,积极筹集资金,集结专家,利用各方影响力吸引广大纺织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了纺织行业“白手起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特色模式。

  

  四、进一步做好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几点要求

  “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全行业上下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战的思想准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针对行业现状,不断促进企业及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管理,推进纺织行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要把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纺织行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1、强化“环资委”的服务平台作用,打造全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联合舰队”。
  目前,“环资委”已经很好地发挥了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外宣传行业成绩的窗口作用、吸引行业外相关资源的平台作用,并且在先进适用技术的宣传推广、开展企业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要想把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广到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实现“十二五”相关目标,还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企业清洁生产及能耗达标对标工作、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工作、能源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尤其需要各专业协会的配合与支持。“环资委”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工作制度,协调各方资源,紧密团结各专业协会与相关机构,将“环资委”已有的外部资源与行业内部的真实需求紧密挂钩,切实发挥平台作用,最终将“环资委”打造成为全行业节能减排服务的“联合战舰”。

  2、始终把促进企业和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今天的大会,将对第一批共15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与实验基地进行表彰,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在现阶段,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仍然是纺织工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技术进步、宣传推广先进技术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十二五”期间,“环资委”将继续围绕35项可持续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的评选、宣传工作,树立企业节能减排的典型。

  3、大力拓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工作,拓展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径。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联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与总后军需研究所共同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阳光化、专业化、集聚化、高值化发展。纺织行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利用再生资源的实力和能力,将再加工环节不断消化、融入到大行业的范畴中,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标准与检测。

  4、踏实做好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行业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是了解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发展循环经济决策的主要方法和基础工作,“环资委”要将此作为长期工作坚持下去,力求做到及时、准确,报告要通过宏观数据以及企业样本,反映出行业节能减排最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定以及与行业发展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纺织行业的真实情况与诉求,尽可能消除误解,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
   
  同志们,节能减排工作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抓手。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重、要求高、责任也不小,全行业需要转变思想、迎难而上,为全面落实“十二五”相关规划、促进行业转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