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论文资料>正文

真丝双绉防缩免烫整理的研究

                     

    本文阐述了影响真丝双绉防缩、免烫的几个重要因素,介绍了织物伸长率与缩水率的关系,和ATR快速检测交联情况的质量监测方法。提出了二浴法工艺可使织物在防缩免烫、
   手感风格、绉效应等方面得到良好平衡的结论。
   一、前言
   真丝绸手感柔软、滑爽、穿着舒适的特点是人所周知的,但它的缺点是洗后皱缩严重。多年来,为能使真丝绸在保持原有风格的条件下,兼有防缩免烫特性,国内外做了不少研究。
   采用环氧化合物处理真丝绸使其具有防缩免烫(洗可穿)性能,是五十年代末开始的。有人[1]从氨基甲醛树脂整理的失败教训中,改用环氧化合物作交链剂,曾分别采用两种工艺方法:(1)烘干法,(2)汽蒸法,使环氧化合物[2]与真丝绸在NaOH的催化反应下,首先得到了较高的湿回能(整理后261°,半制品181°),但洗可穿级别不是太理想(整理后3-4级,未整埋的1-2级)。并且由于采用了NaOH作催化剂,质量不易控制,有脆损变黄的缺陷。另外,洗可穿级别也未能达到理想的要求。
   七十年代,田中芳雄等人[3],继续用环氧化合物对真丝绸的处理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了许多发现[4],他们采用膨化剂处理织物后,使浸溃于环氧化合物溶剂中进行处理,湿弹性有了较大提高。据1986年报导,他们己进入工业化阶段。
   国内于七十年代末,相继用环氧化合物对真丝双绉、柞丝绸等织物进行了整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浙江地区采用丙三醇缩水甘油醚(302)处理真丝双绉,可使织物的干、湿回能提高到280°以上[5],其整理后的织物称之为“防缩抗皱”产品。丹东地区采用环氧化合物(3001)[6],作柞丝绸整理,可赋予织物良好的防缩性能[7]。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并就此进一步开展机理性研究。
   我们用环氧化合物对真丝双绉进行整理的研究是1979年开始的。当时单纯引用日本专利的方法[8],初步获得了较好的洗可穿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树脂的质量进行了筛选,并使织物在松式状态下交链反应,进而使真丝双绉在防缩免烫、手感风格、绉效应的平衡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有关试验与结果分析分述如下。
   二、真丝绸防缩免烫整理对环氧树脂的质量要求
   据文献资料介绍,不管乙二醇还是丙三醇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均可作为丝绸交链剂,而且湿回能数据基本相当[9]。但是在合成中生成物比较复杂,并非都是双环氧基化合物(1),副产物也有相当大的比例(2-1)、(2-2);
   
   生成物的组成从平均分子量和环氧基含量百分率,可以粗略地计算出它的平均克分子比(生成物克分子数︰环氧基克分子数)。
   平均分子量大小涉及到分子长度,克分子比则关系到它与纤维大分子是否有发生架桥反应的可能性,单环氧基只能与纤维发生接枝。
   我们在试验中就不同的树脂质量进行了整理效果的小样对比,其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克分子比分子量的整理效率
   
   碱溶虽是一种用来体现交链度的一项测试方法,但从这一组试验数据中看到接枝位阻也有限止碱液向纤维内部渗透,降低碱溶的作用。它与平挺度没有必然的连系。
   表中数据说明,洗前平挺度都达到了5级(4.9级),但洗15次后下降幅度不一。它与克分子比有关,而与分子量大小无关。因此,免烫整理对树脂的质量要求以克分子比大的为好。
   三、关干织物经整理后能够降低缩水率的原因分析
   我们曾经做过试验;将一块未整理的、而经充分缩水后的真丝双绉,量好尺寸,放入水中浸泡后拿出,测得尺寸为原长度的105%,即伸长率为5%。将此湿织物两头固定使其干燥后。重新放入水中,测得尺寸与原来尺寸相等。
   试验说明,未经整理的真丝绸双绉在小张力条件下烘干,缩水率一般不低于5%,经Formatex超喂处理的最低限度也在3%。主要是丝绸的应力伸长大和拉伸回复性小所造成,经测定真丝双绉的应力伸长曲线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