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服装业的未来是直销

        

  3月24日,依文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夏华在发布首个女装系列时表示,“在当今大家都寻找商业模式挣快钱时,而我却想任性一把,不去想这些,只想为中国时装业做一些事”。当夏华抛出这样的言论时,国内服装行业战略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在最新一份关于时尚行业发展趋势的报告里,也提出了关于服装业商业模式的逆势思维——没有模式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

  杨大筠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平的,已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时代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ZARA做的好,但如果去模仿它就是找死。”他说,成功不能被复制,每个企业必须自问擅长什么,把自己的惟一优势发挥到极限,进行差异化竞争。

  曾经,美特斯邦威宣称要做国内时装行业里的“快时尚”,连位于西单的旗舰店装潢布置、服装陈列,都像极了不足1公里的ZARA、H&M店面。然而去年,其在王府井地下一层的高端品牌ME&CITY却悄然撤柜;不仅如此,其面向中低端的子品牌TAGLINE也暂停运营。所谓“快时尚”,模仿的“快”终究还是不够快。ZARA的全球年轻设计师迅速追赶一线大牌流行趋势,也是难以简单效仿的。

  商业模式,并不好模仿。没有什么产业最好,但任何产业都可以做到极致。

  服装业的未来是属于直销时代

  放眼全球、全行业,任何产品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的。杨大筠认为,红海和蓝海只是相对而言,每个行业都有最大的企业或者品牌。企业并不是去选择什么产业最赚钱,而是思考如何成为行业里最赚钱的企业。当今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摸索出新的商业模式,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

  杨大筠表示,服装业的未来是属于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在此期间,有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他说。

  以往服装行业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会存在了。渠道的存在,过去是因为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而言,这些渠道的价值已经没有了。况且,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会以出厂价购买,这也就是ZARA存在的价值。

  实际上,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创立的服装品牌,如韩都衣舍、茵曼、裂帛等,它们的成功已经印证了上述观点。这些服装以100-500元为核心的价位出售,其面料、品质和设计皆堪比传统进驻商场的服装品牌。并且利用互联网数据,对消费者偏好具有更直接、更快速的反应能力。款式预售的方式也成为推出新季产品的常态手段。

  杨大筠表示,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过去的时代,佐丹奴、真维斯曾经很火,但仅仅十年在一二线城市已鲜有人在穿,红极一时的PLAYBOY、梦特娇、金利来、皮尔·卡丹也成为老土的象征。“正在大行其道的ZARA、H&M,再过五年恐怕也会渐渐过时”,杨大筠认为。企业制定有效发展目标,只能以一年为单位,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

  无法适应节奏的企业未来有两条出路:一是赶紧卖掉企业,趁还能卖上好价钱,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二是自己冒险转型,如欧时力、地素、太平鸟,置于死地而后生。

  不过,国内部分服装企业做大以后的策略大多放在“如何维持既得利益中谋求发展”,而不愿打破突围重来。“中国的服装企业大了就是慢了,离死期也就近了,作为企业,怕死就是等死,‘破’就是‘立’,态度决定结果。”杨大筠表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