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洪秀,是二师二十九团十六连职工。今年,我种了100亩棉花。近日,看着地里绿油油的棉株挂满棉桃,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谁能想到,这块曾经单产只有300公斤的棉田,如今单产稳稳站上510公斤的台阶。这离不开科技特派员韩俊伟的一路护航。

从2006年至今,我和棉花打交道近20年。种棉花这些年,我最清楚“靠天吃饭”的难处。以前选的棉花品种产量上不去,1亩地棉花收不到300公斤。2024年春播期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换了韩俊伟推荐的棉花新品种。这个品种不仅适合机采,还高抗枯萎病,种下没多久就表现出不一样的长势。

种棉花哪能一帆风顺。2024年5月,正是棉苗生长的关键时期,我的地里却突然出了状况。好好的棉苗先是枝叶发黄,没过几天就开始枯苗,一片片蔫头耷脑的,看得我心都揪紧了。我第一时间拨通韩俊伟的电话,他很快就赶了过来。他蹲在地里扒拉着土壤,仔细看了一会儿后说:“你家的棉花需要施肥了,植株生长要增加营养。”随后,他教我喷施叶面肥。果然,1周后棉苗就挺直了腰杆。

今年开春遇到的问题更让人揪心。4月7日刚播完种,等了十几天,棉苗却出得稀稀拉拉,大小苗差了一大截。我蹲在田埂上数着缺苗的地块,急得直搓手。韩俊伟带着仪器来检测土壤,结果显示,土壤板结严重。

“别慌。”韩俊伟一边记数据,一边安慰我说,“后期咱们用生物菌剂松土,再加点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我按他说的做了没多久,棉苗就恢复了生机,整整齐齐排列着,像是列队的士兵。

没等我松口气,6月的白粉虱又给了我一记“闷棍”。眼看着棉田现蕾了,可成片的白粉虱趴在枝叶上啃食,叶片很快就枯萎卷曲。看着发黄的棉田,我晚上愁得都睡不着觉。韩俊伟赶来后立即制定了防治方案:“用叶面喷雾,1周1次,连喷2次。”我跟着他调配药剂,仔细喷遍每一株棉花。2周后,原本蔫巴巴的棉花重新焕发了生机,叶片舒展油亮,看得我心里热乎乎的。

棉花打顶的时候,韩俊伟更是盯得紧。他总说:“打顶要‘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得按棉花实际长势来。”他在田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查看每块地的枝数和高度,教我判断打顶时机。正是这种精准的操作,为后期棉花完全成熟、提高产量打下了基础。

从2024年韩俊伟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我的棉田就像有了“守护神”。不管是施肥配比、病虫害防治,还是土壤治理,只要我打电话,他总能第一时间赶来,每次都能精准解决问题。

看着眼前的棉田,我打心眼里感激科技特派员给我的帮助。从“看天吃饭”到“靠科技增产”,从单产300公斤到510公斤,我的棉花种植路越走越宽。这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更是像韩俊伟一样的科技特派员们扎根田间的辛勤付出。有他们在,咱职工群众种庄稼心里更有底,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手机版  |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最新资讯  |   历史资讯  |   成功案例  |   公告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