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评述>正文

浅析棉价上涨主要原因

                     锦桥纺织网“2009国际纺织市场形势研讨会”专题报告

  一是对棉花减产,棉花进口减少,供需缺口预期放大。由于植棉面积下降及灾情影响,棉花减产基以定局,加上美国棉花减产预期增大和国际棉价互动上涨影响,部分棉商对预期棉市看好而囤棉惜售,导致棉花紧缺格局并未因为新棉上市有所缓解。综合国际、国内相关部门预测,本年度我国棉花产量约68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减少70万吨,降幅10%左右。从需求情况看,保守预计2010年产纱2500万吨计算,需纺棉1300万吨,产需缺口620万吨。按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年初库存385万吨计算,全国资源缺口至少在230万吨左右(这里还未考虑期末正常储备)。资源缺口导致企业恐慌和热炒重要原因之一。

  从近年来棉花进口情况看,棉花进口持续大幅下降。据海关资料显示,我国棉花进口已经连续2年负增长。2009年1-10月我国棉花仅进口119.69万吨,同比下降35.9%,同比2007年下降41.2%。按2009年进口数量140万吨计算,资源缺口至少也在90万吨,但是不能不考虑期末库存和正常棉花储备。据此预测,2009年至少要进口250万吨棉花才能够基本打平。

  二是纺棉资源来源各1/3格局被打乱。近年来纺织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纺棉资源来源渠道基本是3分天下,即内产棉、新疆棉、进口棉各1/3。然而进口棉减少和新疆棉南运受气候变化及运力不足,各1/3格局打破,主要依靠内地棉,因此内地棉和抛储棉成为纺企获取资源的主渠道,单渠道抢购导致棉价轮番上涨。

  三是纺织产品市场回暖需求拉动。近期纱线市场销售情况较好,纺企订单及开机率相对饱满,近期生产明显提升,纺织企业用棉需求增加。据统计,自5月开始我国纱线单月产量连续半年突破200万吨,并连创单月新高,其中6月达221万吨,10月达217万吨。1-10月全国累计产纱1942.77万吨,同比增长11.2%。生产恢复和补库需求,纺织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部分纺织企业,尤其是非产棉区的纺织企业异地抡购,也造成棉花紧张气氛。

  据了解,到异地抡购的主要是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纺企和棉企。福建是1个非产棉区,其资源主要来自内地、新疆、进口。近年来福建纺织业发展非常快,纱产量由2001年的16.34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42.27万吨,7年增长1.6倍,占全国纱总产比重由2001年的2.3%提高到2009年的6.7%,比重提升4.4个点。

  山东近些年来产纱能力增速最快,产纱能力排序全国第1,产量由2001年的122.61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619.41万吨,7年翻2番多,增长4.1倍,占全国纱总产比重由2001年的17.5%上升到2009年的28.2%,提升10.7个点。山东是产棉大省,也是用棉大省,但是纱产能发展明显快于棉花产能增长,内不足需,需要其他渠道补充。另外河南产纱能力也得到长足发展,年产纱能力达340万吨以上,较2001年增长4倍以上,占全国纱总产比重由2001的9.7%提高到19.1%,提升9.4点。

  四是棉农以价补欠,期望值提高,惜售助推棉花收购价。

  五是中小型纺企恐慌。由于大部分中小纺企因为资质和进口业绩等原因难以分配到进口棉配额,其纺棉资源主要来自于本地或异地的现货市场,现货市场资源短缺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感到恐慌而抢购。

  六是2009年棉花收购单位增加,而且分散,资源集中度低,给用棉企业采购带来难度。

  七是炒作因素。部分企业借势做行情,囤棉惜售,制造资源紧张气氛炒价格。

  综上情况交织,营造棉花市场的紧张气氛,棉价出现异常飚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