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棉花采摘即收官 市场调控脚步近

        

  2013年度新棉采摘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棉花收储也进入尾声。经过又一轮的棉花收放储,可以说当前棉花调控政策的弊端尽显。不断增高的植棉成本,让棉农期盼着棉花能卖个好价钱;而20400元/吨的收储价,又制约着加工企业的收购“底线”,无论是棉农还是棉企,都想尽快打破这种模式,让棉花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让人兴奋的是,2014年国家将不再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对于呼声高涨的棉花直补,也将在新疆开始试点。各方释放出的信号让人有理由相信,棉花市场实现市场化调控的脚步正在临近。

  近两年,我国现行的棉花收储政策给用棉企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加上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用工、生产成本的上涨,及国内外棉价差的影响,国内棉纺织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而让人兴奋的是,一直饱受诟病的棉花政策问题,终于在近期传出了利好消息。2014年国家将不再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对于呼声高涨的棉花直补,也将在新疆开始试点。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下发的正式的文件来证实这一消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已经是“敲定”的事了。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业内人士指出,这对于解决棉花的市场配置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引。加之此前取消棉花收储政策的传言,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今后棉花市场开始从政策干预的调控方式走向市场调控,也许棉花价格真的能实现“市场说了算”。

  棉花采摘基本结束 加工企业利润“缩水”

  今年是GB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年,国家严格把关棉花收储质量,棉企、棉农深感“心里没底”,导致收储进度缓慢。同时,不少棉花加工企业表示,今年棉花加工利润减少。

  目前,2013年度新棉采摘基本结束,棉花收储也进入尾声。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棉农平均采摘进度99.6%,较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交售进度77.7%,同比减慢5个百分点;11月棉农籽棉平均交售价格为8.26元/公斤,同比上涨2.3%。调查棉花总产显示,全国2013年棉花总产量为677万吨,同比减少12.5%。

  2013年9月9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发布了《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实施办法》,收储价格仍是20400元/吨不变,但是收储条件及棉花质量要求却相对提高。《实施办法》中将保证金由2012年的300元/吨提升至500元/吨,对于颜色级、长度级、马克隆值级、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异性纤维等质量方面提出了“苛刻”要求。

  今年是棉花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年,大多数企业表示“心里没底”,对于什么样的棉花才够收储要求并不是很明确,所以在棉花收购初期都显得小心翼翼。加之今年天气灾害较多,多地区棉花减产严重,棉农对价格期望值较高。惜售情绪较重,可以说多重因素注定了2013年度棉花收储的“缓慢”基调。

  另外,棉花加工企业利润的缩水,也使得收购不积极。今年棉花328B级收储价与去年一致,但是市场收购价却涨了不少,这就苦了夹在中间的棉花加工企业。河北沧州某企业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国家收储工作刚刚展开时,交储企业利润均在2000元/吨以上,2012年即降至1000元/吨左右,2013年锐减至300元/吨~500元/吨,若减去部分指标造成的贴水,棉企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国储棉竞拍热情低 进口棉依然受青睐

  此次棉花抛储价格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经过此前几轮国储棉的投放,企业对于此次竞拍显然缺乏热情。相对于国内棉花,进口棉以其质量及价格优势,明显更胜一筹。

  11月28日国储棉投放工作开始。此次出库销售的今年1~7月根据原国家标准检验的2011年度储备棉,328B标准级竞卖底价为18000元/吨。如果说毫无悬念的价格以及并不“高档”的棉花质量是企业竞拍热情不高的原因,那么纺织用棉企业须在参加交易前,在交易市场预存不少于50万元的保证金则更让企业对于竞拍敬而远之。

  国储棉的质量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河北石家庄某纺织企业表示,企业不得不安排专人挑拣拍下来的棉花,增加了不少人力成本。“三丝”问题使他们的企业每吨纱线成本增加500元左右,而且因为挑拣不干净,在纺纱过程中,跳线、断纱等问题层出不穷,让企业很是头疼。

  相比之下,进口棉、进口纱则更受纺织企业青睐。今年竞拍的外棉几乎全部成交,而国产棉成交率仅在五成左右。

  另外,国内纺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大量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各国棉纱线,以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我国棉纱线进口总量达175.1万吨,同比增长44.2%。可以说内外棉价差高企以来,我国棉纱线的进口就一直处于火暴态势。

  政策传出利好消息 植棉面积难止下滑

  2013年政策层面传来利好消息让人振奋,但业内人士表示,新的调控手段或将对我国棉价产生影响,但很难阻止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的下滑。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棉花直接补贴制度运行最成熟的国家,补贴包括生产补贴、销售补贴和贸易补贴,其中针对棉农的是生产补贴(含直接补贴和反危机补贴)和销售补贴。从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直接补贴赋予了棉花降价空间,使其国内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比较优势。我国的业内人士曾多次建议向美国学习,实施棉花直补政策,让棉花价格实现市场调控。而这一建议,或将在2014年成为现实。

  虽然目前尚未有官方信息公布实施棉花直补,取消棉花收储政策,但这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自2011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临时收储棉花1000万吨左右,储备棉库存及财政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外棉价最终还是需要接轨。

  行政色彩浓厚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行将结束,强化市场作用的棉农直补政策有望在明年正式出台。分析人士认为,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后,2014年前三季度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抛储价格。目前国储棉库存量超过中国一年的棉花用量,大额的仓储费用和损耗费用使国储面临着较大的抛储压力,直补预期的实施或将进一步对抛储价格形成压力。长期来看,棉花直补大范围实施后,棉农种棉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会增加,棉花收储将仅作为调节棉价的非常态工具,棉价将回归市场化。而在国内抛储价格下跌和直补预期的影响下,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接轨或将不是梦。

  由于植棉成本的上涨及当前棉花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多数植棉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山东棉花协会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在采访中表示,棉花实现市场化调控,或将对我国的棉价产生影响,但是山东地区的植棉面积依然会下降。调查显示,明年山东德州地区的的棉花种植面积下滑20%左右。

  短期内,市场调控政策的效果或许还不会那么明显,但是长远来看,棉农或许可以重拾植棉信心。对于长期受限于用棉成本的纺织企业,可以说是受益最多,国内外棉价的接轨,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特别对于外销型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力会大大增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赞助广告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