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论文资料>正文

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鉴别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建模法对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的定性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红外光谱综合判别模型的准确度高,能够实现对三种纤维简单、准确的鉴别。
  关键词:竹原纤维;苎麻;亚麻;近红外光谱;鉴别

  竹原纤维作为一种可再生、可降解、廉价、资源丰富的纤维素纤维,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1-4]。然而,由于竹原纤维与苎麻、亚麻具有极其相似的形态结构或理化性质,竹原纤维与苎麻、亚麻的有效鉴别成为当前研究的难题,至今尚未有鉴别方法的统一标准[5-6]。当前,针对竹原纤维的鉴别,人们采用一些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在适用性和有效性上仍有欠缺[7-10]。本文广泛收集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生产的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应用近红外聚类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竹原纤维和苎麻、亚麻的鉴别。

  1试验
  
1.1材料
  实验材料见表1。

  

  竹原纤维由四川班博竹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正和竹纺有限公司提供,苎麻、亚麻由湖南省纤维检验局提供。
  1.2仪器
  (SEM-EDS)MPA型多功能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Bruker)。

  2结果与讨论
  
2.1近红外光谱图分析与处理
  三种纤维使用相同的漫反射条件采集的近红外光谱图见图1。

  

 

  三种纤维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峰形及峰强非常相似,无法进行纤维区分。因此,对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后,采用Ward’salgorithm定义距离、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ClusterAnalysis,HCA)[11]建立了三种纤维判别模型,并进行准确度验证。
  系统聚类分析法就是采用分级聚类策略,先认为每个样本都自成一类,再规定类与类间的距离。开始时,因各样本均自成一类,其类间距离等价,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合并成一个新的类,依此每次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本都合成为一类为止。当两样本合成新类之后,则必须以确定的距离定义来表示样本与类或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不同的类与类之间距离的定义将会产生不同的系统聚类结果。本研究采用的Ward’salgorithm法是一种最有效、最常用的距离定义方法,它采用不均匀的判断规则,从方差分析的观点出发,认为正确的分类应该使类内方差尽量小,而类间方差尽量大。从而得到较好的结果。
  2.2建立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
  根据光谱预处理后的各纤维建模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全谱数据图,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三种纤维的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如图2所示。根据判别模型可以明显区别三种纤维,从而实现纤维的鉴别。

  

  2.3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准确度验证
  使用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对各判别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在与建模样品相同的条件下,使用漫反射方法分别采集四种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进行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后,对判别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部分列举)见图3,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验证结果(部分列举)见图4,综合判别模型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由图4和表2可知,聚类判别模型对三种纤维可以进行准确的鉴别。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建模时,样品的代表性强和种类的齐全程度高直将获得更高的准确程度。因此,红外光谱判别模型仍具有很大的拓展和优化空间。

  3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以漫反射法进行样品采谱,经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预处理,采用Ward’salgorithm定义距离,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建立的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判聚类别模型,可以实现对三种纤维的鉴别,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不损伤样品等特点。

  参考文献:
  
[1]隋淑英,李汝勤.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2003,24(6):535-536.
  [2]LeeSunyoung,ChunSangjin,DohGeumhyun,etal.InfluenceofChemicalModificationandFillerLoadingonFundamentalPropertiesofBambooFibersReinforcedPolypropyleneComposites[J].JournalofCompositeMaterials,2009,43(15):1639-1657.
  [3]马顺彬,吴佩云.竹浆纤维与粘胶纤维的鉴别及性能测试[J].毛纺科技,2010,38(1):42-46.
  [4]张涛,鲍文斌,俞建勇.竹浆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4,25(5):28-29.
  [5]李卫东.竹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纤检,2010,359(15):61-64.
  [6]程隆棣,徐小丽,劳继红.竹纤维的结构形态及性能分析[J].纺织导报,2003(5):101-103.
  [7]田慧敏,蔡玉兰.竹原纤维微观形态及聚集态结构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8,36(9):544-547.
  [8]WangYueping,WangGe,ChengHaitao,etal.StructuresofBambooFiberforTextiles.TextileResearchJournal[J].2010,80(4):334-343.
  [9]何建新,章伟,王善元.竹纤维的结构分析[J].纺织学报,2008,29(2):20-24.
  [10]蔡玉兰,王东伟.天然竹纤维的固态核磁共振谱表征[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9,17(1):2-6.
  [11]刘建学.实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上海市纤维检验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