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
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不甘停留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而着眼于走进去,要像肯德基、奔驰、苹果一样,将技术、品牌乃至企业文化输入世界各地。 2010年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商业资本一度海外抄底,而加工型企业由于出口市场疲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不少企业都尝试到东南亚投资建厂,通过原产地多元化拓展国际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看来,企业只有舍弃只想乘凉,不愿栽树的心态和做法,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体制,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工作,才能防患未然,决胜于未来。 缺工这一问题,纺织企业从慎谈,逐渐演变为理性面对,人都到哪里去了?年初时的抱怨,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的思索与自省。 从目前市场用工短缺的类型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由于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能耗也随之加大,污水排放随之增多,与资源限制、环境约束形成矛盾。节水、节能、降耗、减排
2011年,我国纺织出口形势将更为复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必将影响我国纺织出口。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面临着复杂的出口形势。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较上年有一定好转,发达经济体的私人消费需求改善、企业库存回补动
说到内销市场,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然而真正能够高瞻远瞩、顺势而行的企业又有几家?消费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险的扩大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及,一切都或可说明内销市场的火爆比我们预期的还早。 十一五期间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中国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68
十二五期间,中西部纺织经济所占比重预计将再上升,到十二五末有望占据纺织经济整体25%以上的份额。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主导下,我国纺织工业按照工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计划布局,东部和中西部的比例约为70:30。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具有沿海地域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以及开放的体制机制优势,促使我国纺织
节能减排是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到《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年度纺织行业必将唱响这一主旋律。 十二五期间,中西部纺织经济所占比重预计将再上升,到十二五末有望占据纺织经济整体25%以上的份额。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计划
品牌如人。质量是品牌的物质基础,创新是灵魂,快速反应是活力,而社会责任是品牌道德。只有厚德载物的企业,才能创造坚实可信的价值,企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以共同的价值观聚合人心。 品牌企业作为行业的细胞,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品牌价值培育的重要性将在未来愈来愈凸现出来。 一个产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