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科技>正文

玉米芯成为纺织原料

                     

  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调试,本月将进行试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年产聚乳酸长丝2000吨。这标志着国内将首次全面实现聚乳酸中试成果产业化,全国每年近2亿吨的稻麦秸秆都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

  玉米芯、甜菜杆、甘蔗屑、稻麦秸秆等淀粉原料农产品废弃物经发酵形成乳酸,通过化学合成转换成聚乳酸,再经由长江化纤公司独立研发的生产线,可直接形成聚乳酸纤维,用于生产新型生物质高分子长丝和短纤。

  据了解,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材料。作为服装原料,它比石油基纤维更具优势,在未来纺织领域可替代传统工艺从石油中提炼涤纶、尼龙等石油基纤维。长期以来,国内在聚乳酸应用领域大多依赖进口。美国已形成年产15万吨的聚乳酸切片产业,但对其应用技术一直严格保密。

  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调试,本月将进行试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年产聚乳酸长丝2000吨。这标志着国内将首次全面实现聚乳酸中试成果产业化,全国每年近2亿吨的稻麦秸秆都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

  作为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长江化纤有限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科研团队耗费5年时间,突破了从乳酸至聚乳酸熔体直纺的一系列瓶颈,对聚乳酸熔体直纺的关键装备、工艺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进行全方位研发。

  长江化纤公司总经理李振华告诉记者,目前美国垄断的切片纺丝技术需要将生成的聚乳酸形成干燥的切片,然后再进入纺丝环节。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鉴定,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为国际首创,技术更加成熟,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更能保证产出纤维的质量。“我们将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聚乳酸上游原料产业的合作,全国每年近2亿吨的稻麦秸秆都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到明年底,公司预计可年产1万吨聚乳酸长丝,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李振华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表示,全球石油资源紧缺及世界石油市场不稳定,国内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对外依赖性较大,这对中国未来纺织行业的发展形成极大制约。因此,寻求石油基材料的替代品是大势所趋。在进行实地调研后,他认为长江化纤公司开发出的连续聚合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新技术、新工艺和所开发的聚乳酸长丝及其下游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对我国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