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产品分类
公司动态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商务中心区芙蓉大道与永兴路交叉口南许昌金融大厦20楼。
  • 邮  编:461100
  •   请登陆后查看
      请联系本网撮合交易员0532-68611313,或免费开通“采购商”身份,畅享5大权益。

  • 部  门:销售公司
  • 职  务:经理
  • 姓  名:张女士/王先生
  • 联系地址:浙江省绍兴越州工贸园区外贸大楼平房2-8号 邮编:312000
公示
手机版
企业动态

纺织服装厂搬到东南亚,结果掉进了一个大坑里!不赚反亏,时代已经变了!

点击次数:931    发布时间:2018/6/2 14:06:32    源自:河南九利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这几年,有许多报道和分析谈及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的迁移,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低端制造业转向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但将工厂搬迁至东南亚,真的能挽救微薄的利润吗?




*近,某位开服装厂的人讲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跨国服装M集团,旗下有很多产品线,其中的一条产品线的制造工厂在中国一南方城市。该公司位于全世界的销售订单都汇集到这家制造工厂,生意相当红火。该跨国集团有一个部门(A部门),专门研究世界各地的比较成本,然后决定厂址迁移等事宜。


A部门考察了位于中国南方的这家工厂,认为其人力成本在这些年里逐步上升,已经没有比较优势了,建议将工厂迁移到其它地方。它又考察了东南亚某个国家(P国),发现这里的人力成本远远低于中国,而且这里有港口,运输非常便利。*有利的是,这里恰好有一家原料工厂,面料质量也不错,也就是说迁移过来的新工厂可以就地采购。


A部门的考察结论就是,这里是天然适合取代中国工厂的地方。*后总部拍板,在P国建立了新工厂,并且在新工厂建立的当年就关闭了中国工厂,企业SAP系统自动将全世界的销售订单都转到了P国新工厂。


然后,悲剧开始了......




新工厂采购人员突然发现,那家面料工厂(规模较小)早已经和M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签订了独家采购协议,新工厂在本地采购不了任何面料。没办法,只好紧急恢复原中国工厂的采购部门,从原有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料,然后出口至P国新工厂。


成集装箱的原料发到了P国港口,发现那里的港口装卸以及报关手续繁琐且效率低下,原料都堆积在港口;同样的,工厂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在港口堆积,出不了关!位于世界各地的销售叫苦连天,成天被客户催货。现在悲剧还在继续,不知道什么时候熬出头......


巩固制造业地位,取决于本土企业的崛起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并不多,主要是来自港澳台的投资。在改革开发整个阶段,中国一直坚持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大约在2000年以后,也就是改革开放20年以后,跨国企业才开始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也就是说,大规模的产业,除了需要目的地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外,还要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的话,都是深不见底的坑。


要巩固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从根本上说,一定取决于本土制造企业的崛起。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办的工厂,本质上说,是其产业链的一部分,这些工厂,要么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要么市场和技术两头在外,经营权又不在自己手中,工厂被转移,也就是跨国公司总部一句话的事情,毫无办法。从长远的看,这一类型的工厂,是肯定要关闭的,是必然的,阻挡不了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制造业的鲶鱼效应,随着中国本土制造业的兴起,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很多人担心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他们看到了美国更便宜的地价、电价或者其它有利的因素,却很容易忽视一个更根本的因素,那就是“人”。在美国,传统制造业工厂中,很难看到精干的年轻人,多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如果中美打贸易战,在*开始的几年,美国或许会让中国伤痕累累,但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却不能从中获益,*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花了巨大代价伤了中国的制造业,然后还得多花一笔钱,从其它国外产地进口。


毕竟,即使很多人支持有“反全球化”言论的特朗普,但在买东西的时候,*终还是选择了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而这些商品很可能90%都来自于中国。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一系列打击中恢复过来,一定要依靠本土的制造企业。中兴被美国人卡了脖子,但从国家层面看,这样的企业表面上风光,实际上是我们隐藏的弱点,越早暴露越好,中兴倒下去,其市场份额会被华为这样的企业接手,从而使其更加强大。


产业链转移并非易事,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产业链从中国迁移出去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国是国际上仅有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悉数工业类别的国家,构成了“类别完全、独立完好”的工业系统,此外,我国的配套大大优于东南亚国家。


举个例子--越南,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家也发现了,去越南考察的人是很多,但是真正去投资建厂的却很少。为什么?你看得见的成本比如人工水电确实是比国内少,但看不见的隐性成本可能是一个深坑!




早早在越南投资建厂的日本企业和中国台湾企业,也已不再在越南开设工厂,转而将投资放在房地产和农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市场风向。


我们现在一再强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驱动力并不完全来自于东南亚所谓的取代“威胁”,目前“Made in China”能够“占领”世界,未来也还是如此。但国家的政策导向在于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毕竟,谁也不想永远站在“为他人做嫁衣”的那个位置上。


所以,要巩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地位,从根本上说,一定取决于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升级、品牌升级,向高端制造、精品战略迈进。


说实话,在目前这个转型期,一定会死掉一批低端制造业企业,为市场腾出空间,只有在经历洗牌之后,才留下来真正做产品、做好产品的企业。


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