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过,预示着传统的“金三银四”纺织旺季落幕,棉纺行业进入为期4个月的淡季。今年的“金三银四”颇让棉纺业界失望,再次呈旺季不旺特征,甚至表现还弱于去年同期。
回顾去年“金三银四”时期,纱线行情虽不及预期,但基本平稳,其中纯棉纱表现有起有伏,整体较平淡,混纺纱表现亮眼,基本保本或有微利。今年“金三”时期没能将春节后棉纱价格的反弹行情延续下来,纱价很快回归起涨点,混纺纱也失去去年的“风采”,和纯棉纱一样低迷,致使“金三”旺季表现平淡。进入4月,在美国“对等关税”大棒下,我国棉纺织行业普遍承压。
通过调查发现,在如此艰难的大形势下,大型纺企和小型纺企分化严重。沿江棉区某大型纺企是招商引资的智能化棉纺厂,每月产纱2000多吨,再将生产原料由新疆棉改为外棉后,销售也变得通畅了。另一家大型纺企常规纱销售不好,就及时改产差异化纱线,其中色纺纱赢利水平大幅提高。
通过对多家小型纺企调查发现,这类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除少数能维持保本外,大多数亏本经营,有的棉纱库存已超过2个月生产量,时间久了很难支撑下去。从4月中旬到“五一”假期,已有部分小型企业选择放假缓解压力。眼下即将进入纺织淡季,销售难度增加,企业对9月前的棉纺形势普遍悲观,停产放假的数量或有增加的趋势。
大型纺企和小型纺企表现迥异,主要是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企业之间在硬件和软件上具备的条件不同造成的。大型纺企普遍具备下列优势:首先是建设智能生产车间,用工人数下降,生产成本大幅减少,为棉纱销售预留调价空间,销售压力较轻;其次是具有集团优势,购销渠道多,不但原料采购货源充足,且棉纱销售渠道四通八达;最后是具有资金优势,在实际购销活动中具有定价话语权,抗风险能力强。企业资金充足对于稳定运营、提升竞争力、优化融资结构、拓展市场、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厂可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生产市场热销的品种。
小型纺企资金实力弱、原料成本高、销售渠道窄,产品质量也普遍稍逊于大厂,当市场棉纱出现供大于求局面时,无论质量还是价格都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销售压力增大,产品库存随之增加,资金周转难度加大,最后只能以放假、停产方式解决。
近几年纺企主动求变,一是加强技术转型,智能生产车间逐渐增多,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二是加快品种转型,近2年变化最大的是大部分中小型棉纺厂避免和低成本新疆纱直接竞争,纷纷转产混纺纱。此外,少部分纺企改变用棉品种,由使用新疆棉转为使用外棉。虽都在求变,但大厂得天独厚的优势强于小厂,最后求变的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