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张家港、上海等地棉花贸易商反馈,11月中旬以来船货、保税、清关澳棉的询价、出货景气度明显下滑,1-3/16、1-7/32等高指标皮棉成交遇冷(含2019年度、2020年度),但因澳棉资源主要集中几家大型国际棉商、大型进口企业手中,“联合保价”意识较强,因此即使ICE和郑棉下跌,内外盘澳棉报价松动仍不十分明显,出口企业、贸易商挺价、沽惜的情绪较强。
11月17-18日,青岛港清关澳棉M1-5/32(强力29-30GPT)报价16300-16500元/吨,高于美棉31-336(强力28GPT)近1000元/吨;澳棉SM/GM1-3/16(强力30-31GPT)报价16900-17200元/吨。整体看,11月中旬澳棉报价较2020年度最高点仅回落200-300元/吨,2020年度澳棉可供资源少、大型企业垄断及2019、2020年度美棉品质和等级都不“给力”是主要原因。
黄岛某国际棉花贸易企业表示,截至11月中旬,不仅港口保税、清关澳棉数量较大,报价也非常集中(其中有一定比例的2019年度澳棉);且11/12/1月船期澳棉也不少(后期装运的皮棉强力普遍达到30GPT及以上,指标、可纺性较高),但中国棉纺织企业、中间商对澳棉并不“买账”,“有价少市”特征突出。一是中方针对自澳方进口的多种商品采取一系列限制措施;二是澳棉价格“高不胜寒”,再叠加疫情常态化使我国高档高端纺服产品接单持续低迷,因此澳棉与纺企实际需求匹配度下降。从调查看,目前中国主港11/12月船期M1-5/32、21-337澳棉基差分别14.5-15.5美分/磅、16-17美分/磅,12月船期M37基差仅7.25-8.5美分/磅强;三是高品质高指标美棉、巴西棉对澳棉替代性不断增强,澳棉被边缘化、被冷处理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纺企、贸易商对澳棉商检结果质疑从未中断,商检指标可信度下降;另一方面巴西棉品种改良、设备更新及轧工质量提高,陆上运输、仓储及海运瓶颈逐渐得到解决,竞争力快速提升,向美棉、澳棉看齐。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