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减税大年,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目标,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而且下半年又陆续出台了多项增量政策,财政部预计全年减负能达到1.3万亿元。
对于这些超预期的减税红包,市场的反馈也较为积极,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都表示享受到了减税红利,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他们表示减免之后的税收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较多小微企业也反映税收较以往大为减少,整体在向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面转变。
减税基本方向仍延续去年
从市场反馈可以看出,2018年的减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税制改革还处在不断推进的阶段,为企业谋取减税红利仍然任务艰巨。因此,当时间进入2019年,减税力度不仅没有告一段落,而是随着新一年的开始又开启了新篇章。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这两次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确定了市场对于减税的预期,但具体怎么减,如何减,市场上众说纷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九月份前后,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压力加大,再加上财政收入维持较快增长,全社会掀起了一轮关于减税的热烈讨论。这轮讨论基本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减税的基本方向。
张俊伟认为,今后减税的主要着力点应该在四个方面。一是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逐步消除制造业和服务业税负不公的问题。二是落实个税改革新规,减轻居民个税负担。三是对小微企业普惠式减税。根据企业规模或盈利水平,普遍实行阶梯形的所得税政策;企业规模越小,政府救助力度越大。四是针对特定问题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如减免汽车购置税,以提振汽车销售;减免印花税以提振股市信心等。
对于2019年减税空间有多大,市场上也有一些预测,综合看来预估在1.5万亿元左右的声音较多。张俊伟则认为减税空间的大小要考虑全社会的承受能力。如果我们更多采用阶段性减税措施的话,减税空间会更大一些;如果我们主要采取永久性减税措施,那么减税空间就会相对小一些。
用足用活“临时性”减税政策
减税是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意味着财政收入的下降,如何平衡这两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张俊伟认为,“大规模减税”是决策层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也是企业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呼声。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也出现了下降的局面。
他认为,财政收入的下降则使减税面临复杂的局面。而且随着经济运行进入周期下行阶段,财政赤字的攀升难以避免。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减税”,必然会引发全社会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普遍担忧。因此,2019年的“大规模减税”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操作上的艺术性。
在他看来,大规模减税既要着眼眼前,也要兼顾长远。所谓着眼眼前,就是减轻企业负担,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所谓兼顾长远,则指减税要能同深化现代财政改革、完善税收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他表示,当前,我国税制仍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说,汽车保有购买环节税收重(车辆购置税10%),而持有环节则明显偏轻(车船税);再比如制造业增值税率为16%,明显高于服务业的10%,税负明显不公。
因此,2019年应该将减税的效用最大化,他认为要以减税为杠杆,撬动税收制度改革,加快税制重构的步伐,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足用活“临时性”减税政策。比如,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同时,提高车船税税率到国际平均水平;同时规定提高车船税税率的措施三年后生效,用两到三年时间把车船税税率提高到目标水平。这样,一方面减免了车辆购置税,刺激了汽车消费;另一方面,随着三年后车船税税率的提高,实现了车船税对车辆购置税的替代。再比如,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为期三年的临时性减免,以真正体现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特点;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维护《企业所得税》的法律尊严。
中小企业依规模梯度减税
在高层提出“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受市场关注较多的小微企业能享受到多大的红利呢?答案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揭晓,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再次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提出大幅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同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等具体措施,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
从此次会议可以看出,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不遗余力。在具体的减税措施制定方面,张俊伟认为,应该对中小企业实行依规模而梯度强化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即企业规模越小,适用税率也应该越低。另外,这种优惠性的税率结构应该是普惠性的,以减轻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而不是只有经过政府认定的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才能享有上述政策优惠。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