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一批面临关、停、破的企业仍在挣扎,需要时间来调整。一边是新投资和新发展的企业近两年才开始投入,需要培育和成长期。重庆轻纺集团(下称重庆轻纺)的转型—新老产业交替,注定将经历漫长的阵痛期。
“同在重庆,和以汽车为主业、盈利能力突出的长安集团相比,轻纺集团在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6月18日,重庆轻纺总裁谢英明在重庆市国资委组织的媒体座谈会上说,集团产业分散导致信息化在生产、采购、物流等环节的推进缓慢,从而制约了管理的提升。
重庆轻纺成立于2000年,是在撤销重庆市轻工局、纺织局和建材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国有控股企业。这是全国为数极少、既拥有轻工又拥有纺织的地方大型国有控股集团。同样拥有纺织板块,早在2012年,上海纺织集团就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战略转型,营业收入达440亿元。到2013年,重庆轻纺完成营业收入253.5亿。
在竞争激烈、国际出口形势日趋恶劣的情况下,重庆轻纺面临着双重压力:纺织和轻工行业都需要转型。集团所属酒业、建材、贸易类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汽车配件、口腔护理类企业运行较为平稳。
21家企业亟待退出 传统产业如何走下去
“一批不死不活、发展无望的企业仍在挣扎,马上实施关闭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谢英明对记者说。
2014年1月,记者曾在重庆轻纺位于合川的子公司重庆和益纺织公司看到,该厂的北厂已停产,尚剩南厂的织布车间几千台机器还在生产坯布。因为亏损严重,到今年3月该厂已全部停产,厂址被一家民营企业租用。门卫告诉记者,2005年纺织红火时,厂里在职职工多达4000人,陆陆续续裁员自谋职业后,最后只剩下几百人了。
组建之初就背着沉重的人员包袱。重庆轻纺职工人数最多时高达5.1万人。当时集团30亿元的销售收入,亏损1亿多元。
2000年以来,所在的传统行业企业竞争力削弱后,重庆轻纺相继完成了龙璋纸业、水泥厂、北碚玻璃器皿长、一棉纺织等23户高能耗、高污染、缺乏竞争力企业的破产退出。2009年至今,重庆轻纺将包括重庆毛纺厂在内的5家企业政策性破产、重庆室内装饰成套工程公司等21家专业公司清算关闭注销,同时将北源玻璃等5家企业实施环保关闭和重组转型。
到去年底,重庆轻纺在职职工已缩减为2.6万人,资产负债率从建立之初的92%下降到65%。“目前,集团还管理着21户关、停、破企业,我们打算用3至5年把这些企业彻底退出该行业。”谢英明说,重庆轻纺要在缺乏竞争优势的子公司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持股,实现股权多元化。对一些不适宜国企长期发展的领域和企业进行研究探索,逐步有效益、稳妥的退出。
“同时,国企要将预算执行和业绩考核挂钩。连续两年没有达到目标的子企业,第三年我们就要对它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谢英明说,德国萨固密集团就刚更换了高管层。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