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纱线 服装 原料 面料 家纺 坯布 纺机 魏桥纺织 价格 纺织 织里 增幅 毛巾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棉花信息> 棉花动态>正文

德州:棉产严重缩减 转型迫在眉睫

[编辑:Cyx]  [发布时间:2015-11-02 11:11:25]  [德州新闻网]

  “明年打算种一二百亩的棉花。”10月31日,夏津宏丰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洪生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看起来的“大面积”种植,相比往年已严重缩水:两年前他土地流转了1000亩地,去年他种了700亩的棉花、300亩的粮食,今年种了300亩的棉花、700亩的粮食。

  种度种棉多年的李洪生说,他的企业在今年国庆节之后停止了棉花收购。种棉的收益赶不上种粮,棉农羡慕粮农的状态已持续多年,李洪生减少种棉面积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现状 出现严重缩减 种棉面积十年减了200万亩

  “夏津县种棉面积从原来的65万亩减少到今年的20.8万亩。”夏津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于佃平说,尤其是近两年,夏津县种棉面积缩减更为严重,每年减少10万多亩。但是,受盐碱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夏津县种植棉花还有一定基础,但是在其他县域,棉花受挫严重。

  德州市农业局棉技站站长张振兴做了一个统计,如今的种棉面积还不到10年前的零头。“2005年是251万亩,2008年是289.5万亩,2013年仅有102万亩,2014年降至80万亩,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仅为43万亩,是近10年来面积最少的一年。”张振兴说。

  与此相对应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从10年前的800多家,减少到如今的71家。“这70多家也吃不饱,按照现在的面积和产量,20多家就加工完了。”德州市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

  天气不给力影响收成、价格偏低、市场无活力、不敌进口棉、劳动力成本高、品质一致性差、机械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棉花产业萎缩。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开始,国家取消棉花收储,更加剧了这一现状的形成。“种棉面积减少对棉纺企业影响不大。”德州市供销社业务科长马俊凯介绍,棉纺企业较少使用本地棉花。“根据2014年的统计,目前我市多数纯棉纺织企业处境较为艰难,企业只能维持现有的生产经营状态。”张振兴说,纺织企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非棉新型纤维——新型纤维产品的平均利润率都在10%以上,是传统纯棉产品的2到4倍。

  李洪生所在的县域,因盛产棉花而有着“银夏津”的称号,小时候随处可见的成片棉田如今已罕见,棉农棉企也亟需转型。

  原因 诸多因素影响 棉花产业严重萎缩

  棉花是德州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是全市的重点产业之一。但近几年,棉花产业萎缩,纺织企业处境艰难,整体开机率在60%~70%。种棉面积急剧减少,种植规模小、单产提高慢、种棉效益下降。

  同时,品质一致性差,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危害严重,原棉市场竞争力小等,共同导致了棉花产业严重萎缩。

  种棉效益低而不稳

  张振兴将棉花与粮食的种植效益做了细致对比:

  2013年籽棉收购价格平均为8.4元/公斤,玉米收购价格平均为1.14元/公斤,小麦收购价格平均为2.30元/公斤;粮棉比价是1∶3.8。2012年籽棉收购价格最高为8.2元/公斤,小麦、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2.11元/公斤,粮棉比价1∶3.9。这与种棉收益高于种粮收益的2005年、2010年(粮棉比价分别是1∶4.5、1∶5.9)相比,回落了许多。

  如果要提高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粮棉比价应在1:4.5~5之间,即籽棉收购价格10~11元/公斤。“棉花价格大涨大跌,棉农无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合理的种植,进而打击了他们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张振兴介绍说。

  种棉成本居高不下

  “从棉花生产成本的角度看,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出租价格升高,农药和肥料投入价格不断上涨,都会推升未来棉花种植成本走高。”夏津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于佃平说。

  据介绍,棉花种植是一个费工费时的劳动,一亩棉花管理需20个工左右,棉花的种植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而种植一亩玉米仅需5~6个工,种植一亩小麦仅需7~8个工,而且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玉米的用工越来越少,种粮的效益逐年提升。

  种棉劳动强度大,人工管理环节多,特别是喷药,老年人干不动,年轻人不干。

  天气和政策都不给力

  据介绍,种植棉花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先进的种棉技术推广慢,棉田环境变差,多是盐碱地、旱地。近几年来,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中后期)阴雨天气多,降雨量大,部分棉田出现涝灾,光照严重不足,蕾铃脱落严重,棉花产量低,品质差,三、四级棉花比例高。同时蚜虫、烟粉虱、盲蝽蟓、蓟马等对棉花的危害进一步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宏观调控及政策支持不够,2014年开始,国家取消了棉花收储。“在德州,中储棉的仓库也是满满的。”市棉花协会的负责人介绍,这些更加剧了这一现状的形成。此外,进口棉冲击也在进一步影响着本地市场。

  影响 从200家到10家 棉花收购加工一条街凋零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

  窥一斑而知全豹。武城杨庄,曾是有名的棉花收购加工一条街。在2003年至2004年时,有近200家此类企业汇聚于此,而现在只剩下十多家仍在从事此项工作。

  据德州市供销社业务科长马俊凯介绍,德州是传统的种棉大市,2004年前后最多时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800多家,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洗礼,目前400型规模较大的棉花加工企业还有71家,另外还有数十家规模较小的200型棉花加工厂,但如今,这些棉花加工厂都面临着亏损的困境。

  目前,全市棉花摘拾基本结束。往年这个时候,随着新棉的摘收,夏津、武城等各个棉花加工厂陆续开始收购棉花了。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市仅有18家企业开秤收购(其中武城16家),截至10月30日,全市收购加工量仅有5548吨,占应收购加工量的10%左右。

  对策 仍有下行空间 棉农棉企“转型”迫在眉睫

  德州市供销社业务科长马俊凯,常年关注和研究棉花产业,对于棉花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在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棉花库存压力巨大、其他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国内棉花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上涨的可能性很小,而棉农棉企“转型”迫在眉睫。

  以夏津为例,夏津县有着“银夏津”之称,是棉花种植的传统大县,最高年份棉花面积在65万亩以上,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滑,只有20余万亩,棉农羡慕粮农,不少农民改种成了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

  如白马湖镇很多农民改种反季节大葱,扣除成本,每亩每年纯收益七八千元,比种粮食和棉花强得多。“经过多年的改良,我市土质既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又适宜种植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在今后两三年棉花市场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改种其他作物是当务之急,没有必要非种棉花。”德州市供销社业务科长马俊凯说。

  眼下,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急剧下滑,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同样也面临着转产的难题。

    

 
相关文章 (2015-11-02)

纺织专业工具

手机版 |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最新资讯 | 历史资讯 | 成功案例 | 锦桥动态 | 公告栏
锦桥纺织网 客服专线:0532-6688 6655   锦桥纺织网 不良信息举报专线:18561373117   锦桥纺织网 投诉建议:18954212638   锦桥纺织网 传真: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0020051866   鲁ICP备15026196号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
本网郑重声明:锦桥纺织网及子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