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印染产质稳增 减排科技并重

                     

  这是一个正在经历阵痛的行业,刚过去的十年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显著,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这是一个纺织产业链上特殊的行业,刚过去的十年产量持续增加,产量增速逐步下降,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明显转变。

  这是一个纺织产业链上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刚过去的十年在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新型纺织材料的染整加工技术、多组分纤维的染整加工技术、新型染料和助剂应用、废水深度治理与回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由数量增长向质高利厚转变

  数据显示,2000~2005年,印染布产量从158.71亿米增加到362.15亿米,年增速达17.94%;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601.65亿米,比2005年增长66.13%,年均增长10.69%。

  2000~2005年,行业工业总产值从551.33亿元增长到1397.10亿元,年增速达20.44%;2005~2010年,行业产量、产值规模逐年增加;产量增速呈明显的“V”形走势,2008年为谷底,产值增速除2009年较低外,基本平稳。完成工业总产值3035.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1.53%,年均增长15.05%。

  2000~2005年,销售收入从513.30亿元增加到1345.71亿元,年增速达21.26%;印染产品出口交货值从242.25亿元增加到457.82亿元,年增速达13.58%;2010年销售产值2969.81亿元,比2005年增长101.97%,年均增长15.10%;产销率97.84%,产销衔接基本良好,保持97.5%以上的较高水平。印染行业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增长,增速逐步下降。

  2000~2005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润总额从13.47亿元增加到41.45亿元,年增速25.21%;销售收入从513.30亿元增加到1345.71亿元,年增速21.26%;2000~200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2354元/人·年提高到61045元/人·年,年增速达12.96%。2000~2005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速比产量年均增速高出3.32个百分点,我国印染行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

  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78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36%,年均增长21.37%;毛利率从2005年的9.42%提高到2010年的10.51%,提高1.09个百分点;利润率从2005年的3.29%提高到2010年的4.29%,提高1个百分点。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33.02万元/人·年提高到2010年的48.14万元/人·年,提高了45.82%。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尽管遭遇“非典”疫情、伊拉克战争、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保持了良好态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显效

  印染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转变成市场主导型产业,企业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早实施了市场化运营的体制,凭借资金配置优势、地域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专业化市场,并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形成原料、设备及上下游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过去的十年,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优势充分体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印染产业集群逐年增强,在印染行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等东部沿海五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到2010年已经达到91.37%。浙江的绍兴、萧山,江苏的吴江、常州以及福建的石狮等地区,印染产业集群块状经济的优势充分体现,这些地区许多民营企业起点高,设备先进,生产规模大,产品适应性强。

  市场结构不断调整,内需对行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和经济走向,促使印染行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将单纯依靠扩大出口转为依靠扩大内需和稳定出口并重的战略,着力化解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棉印染布的比重基本维持原有水平,棉混纺交织印染布的比重下降较大,而纯化纤印染布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印花及染色布的比重均有增长,漂白布的比重有所下降。此外,企业加大新型纤维面料、多组分纤维面料和功能性面料的研究与开发力度,这些产品的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也是能耗、水耗较高,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同时,由于印染加工对水质的要求高等原因,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十年前,由于印染行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和产量增加,废水的排放、能源资源消耗也随之增加。印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资源等制约。另一方面,我国不少印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这些装备能耗、水耗相对较高,我国纺织印染企业水、能源与资源消耗高出发达国家,加上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占80%以上,导致利润下降,增加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的难度。

  因此国家和行业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印染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批节能、节水的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中推广应用,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明显进步,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印染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2010年,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由4吨/百米下降到2.5吨/百米,下降37.5%;印染布生产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提高8个百分点;印染布生产综合能耗由59公斤标煤/百米下降到50公斤标煤/百米,下降15%。

  工艺技术取得突破

  过去的十年,印染行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能耗水耗高、稳定性差的落后设备,节能、节水、降耗、环保的设备增多,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世界先进的印染设备比重得到大幅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织物含湿率、热风湿度、液位、门幅、卷径、边位、长度、温度、速差、预缩率在线检测技术已经在印染企业逐步推广应用,其中织物湿度、碱浓度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工艺效果和节能减排效果。此外,阔幅生产设备比重逐年上升,幅宽达到280~320cm的设备比重从2005年的1%上升到3%。

  过去的十年,我国印染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及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加快技术创新和开发,在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新型纺织材料的染整加工技术、多组分纤维的染整加工技术、新型染料和助剂应用、废水深度治理与回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一些先进技术已经在企业推广应用,对全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有99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1项,99项科技成果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