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储棉 美棉 主港价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棉价 纺织企业不能承受之痛

                     

  对于我国纺织企业,尤其是棉纺企业来说,从2010年9月开始,就坐上了棉价的过山车。棉价从那时开始节节攀升,从18000元/吨一路暴涨至30000元/吨,最高点甚至达到34000元/吨。但是从2011年9月开始,我国的棉价又走上暴跌道路,从34000元/吨一路狂跌至2011年12月份的19000元/吨。

  2011年,纺织企业度过的是惊心动魄的一年。2012年,属于他们的日子依然不好过。春节过后,棉花价格小幅上涨,国内328级棉3月16日报收19572元/吨,229级棉报收20902元/吨。

  “过山车”棉价纺企“吃不消”

  棉价的大起大落,企业根本无法消化。很多企业目前使用的棉花成本价还在21000元/吨以上,棉价的价差,使得企业的库存棉每吨要损失人民币2000元至3000元左右,而一个企业的正常库存量一般在5000吨左右。这也就导致这一年多来的棉价“过山车”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财产损失。

  与此同时,很多做针织的企业,看到进口棉纱价格低于国内的价格,于是便开始大量采购来自印度及巴基斯坦的纱线。这些成批进入我国的16支、21支低价纱线和初加工棉织品冲击着我国棉纺企业的生存环境。据江苏省常熟市的针织企业测算,进口32支纯棉纱完税价比国产同类纱线低约2000元/吨以上,而且目前国家对于纱线进口没有出台任何限制性的措施。因此,国外产品给国内纱线带来的冲击,使得棉纺企业的心理预期下降,对后市普遍持悲观态度。

  在棉花价格的带动下,纱线、化纤、羊毛、茧丝和麻等原料价格也出现了剧烈波动,给整个纺织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去年甚至出现了整个纺织行业都在观望的局面。

  高征低扣亟待改革

  现在摆在纺织企业面前的棉花问题,说到底,其实是税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2005年5月,我国开始实行对1%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配额征收滑准税的措施,税率滑动的范围为5%~40%。国家还于2011年3月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希望以此来保护棉农的利益,提高棉农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政策,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这种对国内棉价起托底作用的政策,使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损害了纺织企业的利益,大大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优势。

  而且,自10多年前增值税改革开始,我国的增值税制度就愈发地凸显出其有所欠缺的一面。根据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我国棉纺企业在棉花采购时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在售出时的产品销项税率为17%,17%和13%之间的这个百分差,导致棉纺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还是要将购进的棉花按原价卖出,负担起这种不合理的税收。这也就导致“高征低扣”现象出现。

  必须按市场规律来运作

  当然,季节和气候的影响,也会给棉价的波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与政策上的制约相比,显然并不处于核心位置。面对制度上的不合理,江苏省常熟市的一些纺织企业就曾表示,纺织行业应该借鉴煤炭行业征17%扣17%的政策,以此理顺农业与工业连接中的增值税环节。一些棉纺企业也建议,国家应该采取直接补贴棉农的方式来解决棉农种棉成本高、积极性低的问题,而不是采用工业反哺农业的做法,用纺织工业的损失来弥补棉农损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也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上表示:“解决棉花问题,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对棉花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对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改革,纺织企业也许无能为力。但是至少企业可以从自身进行改革,以应对棉价大起大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一方面,可以开发新型纤维,使用化纤等新型纤维替代棉花。江苏省的一些棉纺织企业,如南通大生、常熟棉纺织厂等,就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类粘胶纤维新产品,减少对棉花,尤其是高价棉的使用,在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与新兴棉纺织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企业可以到新疆去投厂进行生产,利用新疆地区的棉花优势,在节省棉花成本的同时,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企业对策

  江通纺织:重点发展高档产品

  “目前公司主要的原料是以苎麻为主,随着各类纺织原料价格的上升,苎麻的价格也提高了不少,而苎麻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却升不起来,再加上销路也不畅,所以使公司发展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安徽省江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斌介绍说。

  据了解,安徽省江通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安徽省纺织行业第一家气流纺专业化企业。目前该公司生产规模为年产1200头气流纺,主要产品有16支以下的各种规格的气流纱。

  王文斌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的确是越来越大。希望国家是否能考虑出台一些措施,来稳定原材料价格问题。“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原材料稳定了,企业才能安心地发展。”

  王文斌表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升级,以及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未来公司将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目前打算向织造高档的产品发展,同时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一些混纺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欧阳潇)

  华丰纺织:加强管理应对棉价波动

  安徽省宿松县华丰纺织有限公司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纺织企业。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公司的产品远销至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深受客户的好评。

  由于去年棉花价格的波动,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本来纺织行业利润率就比较低,而以棉花为首的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给公司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该公司总经理田东峰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棉花流通体制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政策。“比如,收储政策、高征抵扣、滑准税等一些政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原料的波动华丰纺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田东峰介绍说,“目前企业主要是采取加强内部管理和开发新产品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此外,公司还对一些设备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壮大公司的实力。”

  田东峰表示,原料价格的不稳定,造成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希望国家在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来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毕竟纺织企业吸纳了大量的人员就业,也是为国家作出了贡献的。”(欧阳潇)

  记者手记

  

  困难再大也要微笑面对

  棉花问题,其实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问题。纺织企业头疼,行业协会头疼,相信国家也一样头疼。虽然滑准税、增值税、临时收储政策不尽合理;虽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形式买进,按照市场经济的形式卖出,对纺织企业很不公平;虽然这种让工业反哺农业的做法,伤了纺织企业的心,但是好在还有解决的办法。无论是增加混纺纤维来替代棉花使用的做法,还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对于纺织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纺织企业来说,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困难虽然存在,但是关键还是看企业自身的能力和实力。

  对于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的直接补贴棉农、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对棉花流通体制进行改革等有关棉花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同。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处长李谨一就曾表示,直接给农民财政补贴的做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同时他还表示,今后国家发改委会把棉花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去解决。

  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减少棉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会重视棉花问题,并去着力解决。未来对于纺织企业,尤其是棉纺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片灰色,而是美好的蓝天。所以,广大纺织企业也应该用微笑去面对,用努力去迎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