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昌邑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行业分析>正文

世界棉纺 瞩目中国

                     

  “十六大”以来,我国开始了1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棉纺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纺织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0年来,在产能增长的同时,棉纺织行业出现了向沿海地区集中、向原料产区集中、向出口大户集中、向民营企业集中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棉纺织行业与纺织工业一样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产业经济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大幅增长

  2003年,在不利的形势下,棉纺织行业依然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的高增长,纱产量达到984万吨,布354亿米。到2011年,我国纱总产量2900万吨,同比增长6.7%,是2003年的2.9倍;布产量837亿米,同比增长4.6%,是2003年的2.4倍。

  10年来,棉纺织企业户数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高。我国规模以上棉纺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4449家,增加到2010年的12238家,增加175%,工业总产值从2874亿元增加至12588亿元,增加338%;利润总额从71.64亿元增加至628亿元,增加777%;出口交货值从546亿元增加至981亿元,增加80%。由此可见,棉纺行业的高速发展,给国家经济、财政、出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0年来,棉纺行业经济运行整体质量稳定提高,产业结构、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逐步增强。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棉纺行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企业能够理智地判断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再不会因为突发性的事件使行业一蹶不振。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拉动作用效果明显

  棉纺织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对农业相关产业的拉动、农村经济建设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棉纺织企业在职职工80%以上来自农村。据统计,农民工的年均收入(含福利)从2005年的每年12000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34000元/人,全国棉纺织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比“十一五”末增加600亿元。

  棉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棉量的大幅增加,也为棉农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棉花生产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棉农的年均收入从2001年的157元/亩增加到2010年的1197元/亩,棉农增加收入达800亿多元。

  棉纺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上下游纺织产业的发展。从上游原料看,棉纺织行业使用占比近50%的化学短纤维,仅“十一五”期间,化纤短纤的使用量就翻了一番,2011年已经达到1000万吨左右,随着使用化纤短纤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大激发了化纤新型纤维研发的活力,含差别化、功能化新型划线的纱线已达150万吨。此外,棉纺织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同时促进了不与粮棉争地的麻、竹、木棉等产业的发展。

  棉纺产业对于国产纺机装备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纺纱织造技术向短流程、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增大,随着国产先进纺纱、制造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棉纺企业通过与纺织生产企业的科技攻关以及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装备的差距,纺织企业应用国产装备数量日益增加。

  进出口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不容动摇

  10年来,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稳步提高,纺纱制造能力成为世界第一,棉纺环锭纺生产能力约占世界50%,织造能力约占世界的45%,拥有的紧密纺、涡流纺、转杯纺及高速无梭织机为全球第一。进出口结构日趋合理,棉制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创造了大量外汇。

  “十一五”期间,我国棉制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3397亿美元,较“十五”期间增长145%,年均增长20%,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5.70%,其中棉制纺织品出口963亿美元,年均增长13%,棉制服装出口2433亿美元,年均增长23%。服装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增长快于纺织初加工产品的出口增长,棉制服装出口占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率从2005年末的62.84%上升到2010年的71.62%,出口贸易价值链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棉纱线出口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先由2003年的50万吨,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58万吨。受金融危机及棉价巨幅波动影响,2008年后出口量逐年下降,2008年为54.2万吨、2009年下降至53.3万吨,2010年降至52万吨,2011年全年出口仅38.6万吨,同比下降25.8%,比2007年下降33.5%,为2003年来的最低出口量。

  我国棉纱线进口方面则一直表现比较平稳,自2003年来,我国棉纱线进口量逐年上升,由71万吨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111万吨,除2007、2008和2011年外,基本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

  推动产业调整保持行业竞争力

  棉纺织行业的10年高速发展,让业界达成共识,用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把当今的高新技术注入到传统的棉纺织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棉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2011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0%,劳动生产率(按工业总产值计算)61万元/人。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与“十一五”的顺利衔接,并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紧密纺纱技术、喷气涡流纺、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纱线机构、喂入方式、新型多纤维复合混纺、工艺参数等方面的创新技术中,为下游工序加工出了风格各异的纱线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效益。到2001年,以上几种新型纺纱产量占全部纱线产量的20%左右。

  两化融合技术促进企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十一五”期间,棉纺织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技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55户重点企业的评估报告显示,18%的企业已经全面应用“两化融合”技术,近40%的企业已经开始局部应用。目前更多的企业对两化融合优越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已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相信通过“十二五”的发展,两化融合工作在棉纺织行业将会进一步加深。

  时间不会停驻,进步同样不会停止。棉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纺织行业,在时代的推动下,继往开来,不断创新,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行业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目标。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