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纱线 服装 原料 面料 家纺 坯布 纺机 魏桥纺织 价格 纺织 织里 增幅 毛巾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动态>正文

内忧外患 南海纺织突出重围重振雄风

[编辑:Qsj]  [发布时间:2016-06-14 09:06:48]  [佛山日报]

  6月6日、7日,2016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在南海西樵举行,全球200多家中高端服装采购商齐聚南海西部小镇;5月26日,全国产业用纺织品工业大会在南海开幕,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南海无纺布产业创新发展指点迷津。

  一周内,全国甚至全球的行业顶尖盛会相继召开,背后意义耐人寻味。

  历史上,南海西部是珠三角甚至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九江、西樵拥有南海区最大面积的桑基鱼塘,纺纱技艺源远流长;西樵人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纺织业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流变,纺织工业仍是西部产业的中流砥柱,南海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有人用“这是最坏的年代”来形容当前南海纺织的困局。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面临内外重重挤压,兴旺百年的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曾经引领中国纺织风潮、承载厚重文化的南海纺织,是耽于忧患,还是披荆斩棘?南海纺织产业通往第二春的路径何在?

  百年辉煌根植血脉的产业基因

  连日来,烈日、暴风、骤雨交替不断,但这丝毫没影响西樵镇简村西樵纪念馆讲解员林润明的积极性。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家,把清末时期陈启沅回乡创业沉浮的故事讲得条理清晰,而他自己的曾祖母,曾经是继昌隆缫丝厂的一名女工。

  “曾经一个人只能看一台机,经过陈启沅的技术改造,一个人可以看5~6台机器,纺纱效率大大提高了。”林润明说,继昌隆缫丝厂带动了当时南海全县9家企业先后效仿安装纺织机器,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纺纱逐渐被淘汰,西樵纺织走向工业化规模生产。

  陈启沅创办民族工业迅速致富,刺激了不少民族资本家甚至普通家庭投身纺织行业。到上个世纪80年代,西樵逐渐形成了“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规模。

  “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父亲就开始从事纺织工作。那个时候西樵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织机,我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四台机白手起家。”德耀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德耀纺织)总经理梁耀恒说。因为纺织文化基因影响,梁耀恒留学回国后选择继承家业,即使公司如今做到7000万元的年产值,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内仍“供着”一台老式纺织机,“这是我父亲用的第一台纺织机,是纺织机养大了我”。

  德耀纺织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西樵的家族式纺织民企快速成长,为顺应产业变化,不少企业用赚来的第一桶金再投入生产、更新设备。“以前几千块的设备,渐渐被几万块、十几万、几十万的设备取代,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南海区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莫柏源说,纺织面料逐渐在西樵形成集聚,并成为西樵的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2005年西樵纺织产业的产值达到100多亿元,创税2000多万元;2015年,西樵纺织产业纳税连翻10多倍,创税近3亿元。

  当西樵服装面料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纺织工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产业用无纺布在20多公里外的九江渐成气候。

  几乎与德耀纺织成立同时,一个叫邓伟其的南海涤纶厂销售工人,利用南海涤纶厂转制的机遇,将老东家的生产线承包下来,在1999年成立了稳德福无纺布有限公司(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的前身)。作为南海产业用无纺布的首家规模以上民企,必得福的崛起标志着南海产业用纺织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开始我们也没有生产无纺布,而是做无纺布的分切。”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简称必得福)执行副总裁罗俊说,最开始必得福做销售起步,2003年通过收购国内二手设备上马了6条无纺棉生产线,“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绝对是领先地位”。

  以必得福为产业龙头,九江镇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PGI、兰笛、美登、欧品佳等中下游企业进驻,医卫用非织造布及关联产品产业链条逐步成形,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年纳税超5000万元。

  无纺布产业异军突起,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一直在寻找新的产业定位的九江带来希望。九江镇镇长冯纯祥曾公开表示,医卫用无纺布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九江重树制造业大旗的“左膀右臂”。

  上个世纪80到90年代,纺织工业一度成为南海区排名前三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2015年南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仍有147家,产值151.7亿元,布产量33342万米;规模以上服装、服饰企业49家,产值72.1亿元,服装产量10745万件。“纺织行业仍是南海排名前十的支柱产业。”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贸)副局长冼增强说。

  内忧外患重重困阻的突围战

  经历一个多世纪的产业流变,南海纺织产业链不断完善,衍生纺纱、织布、面料、印染、内衣、无纺布等多个细分领域。然而,让不少企业家担忧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感觉“赚钱越来越辛苦”。这背后深层次原因,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土地、环境、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接踵而来。

  在佛山市致兴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方军的记忆里,公司在2009年从增城新塘迁到西樵增资扩产时,环保标准还未上升到企业注册、增资扩产的“门槛”。后来生态环境日益受重视,行业逐渐从粗放型生产走向规范化管理。这个过程不过短短数年,一些没及时转变发展思路的企业遭遇致命挫伤,甚至不少企业因环保跟不上被淘汰出局。

  为了寻求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2005年,西樵下了一步“先手棋”,在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三统一”(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污水处理)工程,逐步实现污水、废气零排放、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创造“西樵新经济”。

  如果说环保问题可以政企联手破解,那么土地瓶颈更像是一个“死结”。“国家对工业用土地有固定指标,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多余的指标可用。”莫柏源说,早在几年前自己曾联合了5家纺织面料上下游企业准备投资建新厂,但后来还是因为没有土地指标而不了了之。

  客观环境制约倒逼企业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2008年~2015年,西樵纺织产业技改投入达到22.4亿元;2016年上半年,九江纺织产业技改投入约3亿元。

  与其他公司转型求存不同的是,专注差异化产品的冠旺龙纺织有限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显得驾轻就熟,却遭遇另一种成长烦恼。该公司一直把面料研发当成市场的杀手锏,但研发成果被剽窃的问题,困扰了总经理苏长勇近10年。“我一开始接触纺织行业时,父亲就对我说‘纺织纺织,仿仿织织’,产品一旦推出市场很快就会被抄袭,企业除了呐喊无能为力。”

  成长的烦恼远不止这些。进入21世纪,服装市场迎来“快消时尚”的时代。随着消费需求逐渐走向“求新、求美、求时髦”,西部纺织作为传统服装面料产区销路受短暂影响,江浙一带的丝麻产品后来居上,虎门、石狮、宁波、常熟等国内服装纺织产业集聚地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西樵牛仔2014年开始每年到上海举办时装周、产业用纺织企业全国各地跑行业展会,除了想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外,也或多或少有主动迎击外部竞争的考虑。

  眼见支柱产业面临困境,地方政府也“急了”。针对产业实际,西樵镇制定多项扶持激励政策,先后出台了鼓励技术改造、鼓励品牌战略、鼓励清洁生产、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等多项扶持政策文件。

  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西部纺织产业近年来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西樵纺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纺织机和印染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西樵面料和无纺布产业打通了海外市场,产品出口率超过30%。

  重振雄风西部纺织的崛起之路

  在5月和6月举行的两场纺织行业盛会上,西樵面料、九江无纺布两个区域品牌大放异彩。当大会的喧嚣退却之后,企业继续寻找转型升级的突围路径。

  在外界看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终究难以摆脱“美人迟暮”的结局。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产业对南海的经济贡献率下跌成为“新常态”。作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发源地,南海西部纺织缔造了我国纺织工业的一个时代辉煌。南海西部纺织工业如何再创历史新高度?

  承接5、6月的两个行业盛会,被视为南海西部纺织工业“重振雄风”的一个全新起点。“我们从大会上获得最先进、最高端的行业信息,让我们对企业自身设备、技术升级都找到了方向。”罗俊说,未来纺织企业还是要继续做品牌,走名牌战略。

  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看来,面临服装市场“快·时尚”的趋势以及“互联网+”的浪潮,云制造将成为南海纺织产业的新标志。

  “云制造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兴技术模式,将绕过所有中间环节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联系起来。消费者在定制服装的时候,将自主选择面料品牌,这将让服装面料品牌重回普通大众的视野。”伏广伟说,南海当前已经有部分企业试水云制造,南海应继续提升本地企业信息化水平,让更多企业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因此带来的便利条件。

  为应对周边市场竞争,西樵有计划重新整合资源,策划一条“重新出发”的路——筹建第三代西樵轻纺城。西樵镇镇长关海权说,目前国家纺织面料馆已经在西樵开设分馆,将西樵优秀面料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商家、服务商企业展示,开拓面料市场。

  产业用纺织工业,具备零污染、低耗能、产值高、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被看作南海纺织经济再崛起的“新增长点”。南海区经贸部门正计划整合九江、西樵、丹灶的产业用纺织产业资源,让三个镇的无纺布企业享受相同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做大南海产业用纺织行业大蛋糕。

  “目前国内医疗防护领域还没开放,这是一个2000亿元/年的市场,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都盯着这块蛋糕。”必得福董事长邓伟其说,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几乎全用医用无纺布材料,抑菌效果好且由于是一次性用品,有效降低了二次感染的概率。

  在九江的“十三五”规划中,2014年争取落户的“中国医卫用非织造布产业基地”将作为重要的招商平台,而医卫用无纺布被视作未来五年,九江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双箭头”的其中一箭。

  在纺织服装面料老牌产区西樵,产业用纺织产业也有“老树新枝”的趋势。“目前西樵有10多家医卫用无纺布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很大,仅在去年税收就达到4000多万元。”关海权说,接下来西樵将加强在产业用纺织行业的招商引资,争取在3~5年内将产业用纺织行业的产值做到50个亿,纳税8000万~1亿元。

  专家观点

  南海纺织亟需一支“强军”

  “南海纺织行业要想做强,创新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专注把纺织的某个细分领域集中做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张瑞寅认为,南海的纺织行业需要一支强军,突破国内外同行的重重围阻。

  “西樵的纺织业出现问题,企业不能仅归咎于经济大环境。市场其实还在,为什么竞争不过别人?企业家应该稳定思绪,从内部找原因。”张瑞寅表示,借助政府、行业协会搭建的平台,企业应该积极地把自身的问题亮出来,让专家对比着外来信息为企业“诊病”。

  张瑞寅认为,从行业共性的问题来看,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内斗”中,眼睛只盯着国内市场,营销渠道急需拓展。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而这种“参与国际竞争”并非高端产品的竞争,“往上走”是必要的,但在国内生产设备和经验都不如部分国家时,找准定位十分重要。张瑞寅认为目前是中国纺织向外发展的黄金期,“南海纺织这个时候开拓市场,拥有着几乎最高的性价比”。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扶持纺织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扶持可以有侧重。张瑞寅热认为,南海纺织企业遍地开花,其实并不利于形成一个南海纺织品牌,因此目前需要纺织细分行业的一支“强军”,为西部纺织突围。

  张瑞寅建议南海把牛仔布料行业划入“强军”的考察范围,其开发早且体量大,举臂做强的可能性大,除了政策扶持外,本地政企可以邀请一些大的品牌开展合作。

  数读

  1.西樵拥有840多家纺织企业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01家,3万多台织机、6万多名从业人员、拥有年产各种纺织面料26亿米生产能力的产业规模。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产业产值76亿。

  2.南海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及关联企业超过100家,涵盖了原料、机械、卷材、医疗卫生用品等领域,年产值约180亿元,拥有PGI南新无纺布、必得福等综合非织造布十强企业,2014年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业示范基地也落户九江。

  3.近三年来,南海区镇两级鼓励区域内大纺织行业协会发展,补贴总额约1300万元,其中南海区纺织行业协会约270万元、内衣行业协会约300万元、无纺布行业协会约40万元、家纺行业协会约700万元。

  4.2008年~2015年,西樵纺织产业技改投入达到22.4亿元;2016年上半年,九江纺织产业技改投入约3亿元。

  5.2015年南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47家,产值151.7亿元,布产量33342万米;规模以上服装、服饰企业49家,产值72.1亿元,服装产量10745万件。



相关文章 (2016-06-14)

纺织专业工具

手机版 |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最新资讯 | 历史资讯 | 成功案例 | 锦桥动态 | 公告栏
锦桥纺织网 客服专线:0532-6688 6655   锦桥纺织网 不良信息举报专线:18561373117   锦桥纺织网 投诉建议:18954212638   锦桥纺织网 传真:0532-6688665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0020051866   鲁ICP备15026196号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Since 1999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
本网郑重声明:锦桥纺织网及子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