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小狗经济模式的浙江纺织业如何闯关
在原始森林中,三条饥饿的小狼狗见到一匹大斑马一起扑了上去,第一条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么撞它,它都死死地咬住不放;第二条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么踢它,它照样死死地咬住不放。斑马前后都无比疼痛,已经丧失了自卫能力,第三条小狼狗则开始咬斑马的腿,咬了很久,斑马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三条小狼狗开始置斑马于死地。三条小狼狗能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八个字:“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如果三条小狼狗都东咬一下,西咬一下,是很难制服大斑马的。正因为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决不动摇,才产生了分工的优势,产生了合作的能量。 小狗经济模式——成就了的浙江纺织大省的虎皮交椅 “小狗经济”的本质:是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股权合作关系和内部管理关系。在“集团”内部成员中是交易关系,而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一个主要好处就是这个体系中原动力装置比较多。在大企业,只有一架原动力装置,这个原动力可能是来自股东会,也可能是来自董事会,也可能是来自大股东。在“小狗经济”体系中,每个独立的“小狗”都有一架原动力装置,每架装置都能产生大企业同样的甚至更多的原动力,这是“小狗经济”的活力远远大于“斑马经济”的原因。小狗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既避免了“一体化”和大集团所导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又避免了远距离交易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 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杭州女装、宁波西服、温州休闲装、绍兴轻纺、大塘袜子、嵊州领带、海宁皮衣、桐乡羊毛衫等等小狗经济产业区,带领浙江纺织业的众小狗,成就了浙江纺织大省的虎皮交椅,截至04年8月浙江纺织业约有7000多家企业,04年1-8月浙江纺织行业销售13152491.4万元,位居全国第二;04年1-8月浙江省累计出口纺织服装12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8.9%,占同期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1/5强。并且从04年1月份开始,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总值已超越广东省,跃居全国首位。浙江纺织业已形成一个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小狗经济模式对于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的成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小狗经济”也有其缺陷——导致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难以建市场网络、难以形成品牌企业。 由于规模小导致浙江纺织行业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较低,商品价值低,因此目前纺织品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量的推动,纺织品、服装单价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低,新产品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如2000年,浙江省出口棉梭织服装平均单价为4.7美元/件,而意大利、法国同类产品单价在50美元以上。从产品纤维构成看,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从产品领域看,基本上为衣着类产品,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出口比重很低,不到纺织出口总数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两类纺织品已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其贸易增长速度也高于衣着类纺织品,款式也主要根据来样加工。目前浙江尚无一家纺织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形成自有品牌,相对应的,浙江的7000余家纺织企业应该反思这一问题!” 目前浙江纺织品企业还很难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与新产品研发、很难从全球化的角度逐鹿世界纺织品市场,很难吸引全球化高管人才加盟,更不要说建立世界品牌了,没有品牌的浙江的纺织品永远只能以量求发展! 30年的纺织品配额贸易模式,一朝取消引发浙江纺织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国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2004年公告第103号:“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将全部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 后配额时代,浙江省纺织行业获得的难得的机遇。 欧美市场大蛋糕对于浙江纺织业来说,是一块难得历史机遇,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必将有效的推动纺织品行业竞争力的增强,使浙江纺织品走近“群狼经济时代”。 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速度必将加快,浙江纺织业可以通过吸引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要素,增强自身竞争的能力。 将引发纺织品行业的大规模兼并和洗牌,为浙江纺织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研发提供良好的对外合作环境,有利于纺织品企业建立全球营销网络、构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外反倾销大棒、绿色壁垒等等都将接踵而至。因此,关键需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及实施品牌战略入手,加大高性能、高功能和高文化品位并符合环保、生态要求的高品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同时,面对全球纺织服装市场变化快、市场不断被细分及贸易摩擦增多的现状,要积极培养应对的能力,做好产业规划,并不断学习WTO规则,使企业不被贸易争端所累。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浙江省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仍是浙江省出口的主力军团,但欧美国家于2004年5月1日起实行SA8000标准,可能会对浙江省这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相关企业应迅速采取对策。据悉,浙江省出口欧美的这类产品占全省同类出口总值的34%。 目前浙江纺织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从整个行业看,先进设备所占比重还不高,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装备水平的落后,使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棉纺行业万锭用工水平为250人/万锭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60人/万锭左右。出口纺织品生产与国际流行趋势还存在时间差,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电力紧张是制约企业生产和出口的首要因素。缺电是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缺电直接导致企业产量下降,企业怕耽误交货期而不敢接单或推迟交货期;缺电又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外商无法接受,能成交的订单减少。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退税率的调低减少了纺织企业的利润,影响了部分企业的外销积极性。目前对于企业来说,更关注的是新出口退税政策具体操作方法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国家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实行退税部分由中央财政负担75%、地方财政负担25%的政策。由于这一政策到目前为止尚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因此广大出口企业感到心中无底,尤其对地方财政能否及时、足额返还退税款心存疑虑。 原材料涨价影响纺织品出口利润。纺织业前道原料价格上涨压缩了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自去年6月份以来,PTA进口平均价格持续逐月上涨,已从482美元/吨上涨到今年3月份的686美元/吨,增长42.3%,同期EG价格从528美元/吨上升至799美元/吨,增长51.3%,这两种原料价格还在进一步上涨。PTA、EG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下游涤纶丝价格的上涨。由于浙江省出口的纺织品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提价空间有限,因此原材料的涨价无法体现到出口产品价格之中,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据浙江省经贸委统计,1季度纺织行业已出现亏损。 但值得浙江纺织行业注意的是: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中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WTO成员可以以“市场扰乱”为理由,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特殊限制措施。 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品应当如何闯关 取消配额后,理论上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扫除了数量限制,有利于浙江纺织业出口的扩大;但在实际上,浙江纺织行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浙江纺织业要完成从以量、以廉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的战略转变,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此外,浙江纺织业要成功闯关,还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投资过剩: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90年代后期中美鉴定入世承诺协议以来,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以加速度发展。纺织机械进口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一般在35%,甚至高达1倍以上。投资的迅速扩张,不仅导致浙江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和规模过剩,也加剧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恶性竞争。此举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使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激烈竞争,浙江纺织行业要抓紧时机抛弃规模扩张的陈旧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也应鼓励引导企业到国外办厂,利用区域性优惠安排,更大范围地扩大市场份额。 二、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 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必将加剧。因此,纺织服装业要做好贸易摩擦"预警",同时要做好投资"预警"。据了解,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是十分透明的,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企业应及时地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当建立主动限制机制,降低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即暂停。三、实施名牌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有品牌的纺织品和无品牌的纺织品之间的价格差距很大,品牌建设将??牌战略,不仅能增强浙江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是保证浙江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实施品牌战略,首当其冲就是要求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积极开展与国际零售业合作。 四、积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 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技术含量较低,纺织品出口以量取胜,而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纺织企业要在提高产品档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让一流的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在电力紧张导致产量受限的形势下,纺织企业更应进一步转变经营策略,积极提升产品档次,让有限的电力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将服装作为纺织品出口的重点种类,走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的发展路线;开发专利产品、原创技术,浙江省政府也将在纺织企业集中的地区,引导发展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推进产品标准化和发展绿色纺织业; 五、加强行业组织进行自律,提高引进水平,增强走出去能力: 各级纺织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在中国政府宏观政策指引下,与中国相关社团组织合作,组织广大企业参与行业自律,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开展国际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公平秩序。六、积极参与和维护纺织品国际贸易新秩序。参与游戏就必须懂得游戏规则”,浙江纺织品企业应按WTO各签约国公认的准则,承担交易双方应尽的义务,维护多边或双边的合法权宜,有策略的与有悖于WTO原则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做斗争。 附文:什么是纺织品配额?197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的《多种纤维协定》规定,允许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制。这样做的起因是美国及欧共体的发达国家认为一些国家(即所谓的“低成本供应者”)的低成本商品大量进入扰乱了他们的市场。1986年乌拉圭回合谈判将纺织品贸易列入谈判议程,最后达成逐步废止《多种纤维协定》将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纳入关协总体系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规定。根据ATC相关条款规定,纺织品配额将在2005年前取消。目前对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土耳其。在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协议中具体规定了每一协议年度准予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中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WTO成员可以以“市场扰乱”为理由,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特殊限制措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