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融熔纺导电纤维技术简介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3-2-10 13:37:20  

导电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有数种制造方法,如金属纤维包覆、表面加工、融熔纺丝等,其中共混融熔纺丝所制造的纤维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且持久性良好。这种导电性能主要是基于自由电子的转移,所以从电子业、医药及精密仪器到一般纺织品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共混融熔纺丝所添加的导电粒有碳素系、金属系等,但加入微料后纺丝拉伸性变差,另外加入聚合体内的微粒量须超过30%才能制成导电纤维。新方法是利用导电微粒均匀分散于纺丝液内,在纺丝时能够延伸成型并且使加入量可下降至5%。如何使导电物质的添加量减少,其中最主要的关键是聚合物与导电粒子的亲和性,亲和性越高,导电粒 子的分散状态越好,所需添加的导电粒子越少。 导电粒子须具备以下特性:在纺丝溶液中有充分的流动性;为了防止纺丝孔的阻塞,导电粒子分散性要良好,不能使过滤网滤出导电粒子;在复合纺丝过程中能均匀地细化及拉伸;经复合纺丝成型的纤维应同时具备导电性及实用性。 导电纤维的类型 利用共混融熔纺丝所生产的导电纤维目前主要有下面5种结构。 导电成分露出型:导电成分分布并露出纤维的表面,放电非常快,抗静电效果好。这种型态的纤维虽然抗静电效果非常好,但因为导电层裸露在外,会因为洗涤及摩擦使导电粒子流失而降低导电性,导电成分容易损耗。 三层同心圆:这是一种将导电成分夹在中间层的复合纤维。非导电成分和导电成分在80∶20~60∶40 之间。非导电成分过大导电性下降,过小纺丝性变差。这种夹层结构使导电成分既接近表面附近又包覆在中间,所以白度增加且耐洗涤和摩擦,导电纤维的导电效果好又兼具耐久性。 并列型:这是将纤维分成二层、三层或更多层并列,使导电成分贯穿纤维横截面并在两端露出,所以电荷能导通到纤维的另一面,使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导电效果增加。此种纤维的导电部分不宜超过30%,以免使纤维的导电耐久性、耐磨擦性及耐洗涤性下降,可以通过增加并列的层数提高导电性。 芯鞘型:这类纤维分为两类,一是以导电成分为芯、非导电聚合物为鞘:一般的比例为50∶50,这种导电纤维白度好、耐洗涤、耐磨擦、耐久性好,但导电效果较差。 二是以导电成分为鞘、非导电聚合物为芯:这种纤维导电效果佳,但导电成分裸露在外使纤维的颜色、洗涤性及磨擦性受到影响。 海岛型:纤维的海为非导电聚合体、岛为导电成分,岛的直径小于 0.5μm。岛的直径越小,开始电晕放电的电压越低,残留的带电荷的量越少,可以避免因静电引起的爆炸及火灾。在此结构中岛的成分要与海的成分互容,一般成分比在30∶70~70∶30的范围。 导电纤维的制造要点 对导电成分的选择:对导电粒子,要求分散性良好,粒径越小,与聚合物相容性越好。对与导电粒子混合之基体聚合物,要求不具极性、与导电粒子相容性好、与一般聚合物相容性好。 导电成分与基体聚合物的混练:利用双轴挤压机制备导电成分,使导电粒子均匀分散于基体聚合物中。以碳黑微粒为例子:当基体聚合物中含量小于3%时,不具备导电性。当碳黑含量到达25%时,导电性急剧增加,当碳黑含量到达60%时导电性达到饱和,碳黑含量再增加导电性亦不会再增加。但是导电粒子含量太高,特别是碳黑含量达40%以上,纺丝性及纤维性能都会变差。一般生产用量约25%~45%,并于混练时加入适量的可塑剂,可以提高导电成分的流动性。 纺丝成型工艺:在复合纺丝过程中,含导电粒子的聚合物其粘度会大幅提高,流动性变差,因而比普通纤维难纺。为解决难题,从挤压机到喷丝板组件(PACK)须保持一定的剪切速度,才能保证导电聚合体流动的稳定性,使复合纺丝能正常生产。在进行复合纺丝时,导电聚合体与非导电聚合体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挤压机喂料,经喷丝板组件产生导电 纤维。 导电纤维的相关性质 目前导电纤维的添加剂以碳黑为主,这样生产的纤维以灰黑等色为主,并且在染色时不易加工,会影响织物的风格。未来导电纤维应朝向无色、可染性、高比电阻及高比表面积发展。 碳黑添加剂所生产的纤维比电阻可达102~105Ω·m之间。金属或及氧化物添加剂比电阻可达10~1 0-6之间。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电场越强,越容易产生电晕放电,所以纤维的细化、异型化及多孔化会增强纤维的电晕放电强度。 服装用导电纤维的性能应在适宜的范围,比电阻应为102~105Ω· m,比电阻小于10-1反而容易造成人员触电的危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