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开发思路的探讨
纺织机械新产品、新技术已被广大企业领导所重视,都把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决策时容易产生过急行径,过分强调产品的奇、特、新开发策略,而对企业的生产能力、配套环境、资金实力考虑得过少,往往技术上半生不熟、投资过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新技术、新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股潮流,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了占领世界高新技术的统治地位,获取最大利润,他们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应实事求是地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下面就纺织机械新技术发展情况阐述几点看法。 一、高新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开创高新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潮流。所谓高新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高新技术是相对传统技术而定论的。传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的普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就会发展到价格竞争阶段,通过竞争淘汰落后的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时引发高新技术的开发,来寻求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往复循环不断地发展,来创造新经济的氛围,所以说传统技术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高新技术是传统技术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取决于高新技术、传统技术为用户创造财富的能力及能力的大小,哪个能力大就有市场需求,就有产品发展的空间,不是所有高新技术的产品都有市场空间。中国纺织工业仍处在量的发展阶段,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天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为解决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1997年中国拥有245多万纱锭、100多万台织机、2000条染整生产线,虽然技术改造量很大,但为国家创汇、解决国内需求问题,传统技术仍处于主力军地位,不可能都用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来取代,至少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例如中国棉纺织业的生产能力是世界第一位,环锭纺纱技术、转杯纺纱技术、有梭布机、中低档无梭织机仍占主导地位,国际上具有高新技术的喷气纺纱技术、涡流纺纱技术、多相喷气织机技术仍处在探索阶段。在染整行业中,数控喷墨印花技术仍不能替代传统平网、圆网印花技术。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技术产业化,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也是错误的。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技术、资金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还不能在高科技领域占领先地位,另外我们的资本市场也不发达,我们不能在世界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上左右局势,所以我们纺机业在新技术开发方面一定要认清这个道理。 二、高新技术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含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国情,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不一定适应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00美元左右,而美国年人均国民收入约3万美元,瑞士达到4万美元。资金实力决定了发达国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如美国是纤维原料大国,棉花年产量约400万t,化纤产量达到420万t,但美国劳动力昂贵,在这种国情下,他们只有充分利用本国的资金优势,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械技术,通过高产、高效达到节省劳动力的目的,为美国的纺织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达国家以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一定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新技术竞争优势,传统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可通过大量闲置和廉价劳动力来增加就业、积累资本、提高技术水平。中国纺织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密集、资源丰富的国情基础上,也就是说传统的纺纱、织布、染整技术仍是中国新技术发展的主流。事实上传统纺织机械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无论是自动化程度、产品质量、高速、高产等技术。所以针对我国国情,在传统纺织机械的基础上发展新技术是可行的,具有市场空间和效益空间。国际上的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在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技术发展空间不大,效益空间也很小,就是说投资风险很大。 三、传统技术只有不断改进提高。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既然我们传统纺织技术是发展的主流,所以必须研究如何保持市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生产的产品如何为用户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获取利润主要通过以下三大技术要素:一是产品档次要素,设备能加工出具有特色的纺织品;二是具有较高的机械效率,如有较高的速度、机械可靠性与稳定性高、运转效率高,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明显;三是降低运转成本,如低耗能、机物料消耗少和减少用工人数。当前国际上传统技术对我国来讲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不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开发就会失去广阔的市场。如无梭织机、针织机械、染整机械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一半左右。去年纺织机械总进口25.12亿美元,其中机织设备5.05亿美元,针织机械3.72亿美元,染整机械5.12亿美元,绝大多数进口技术属于传统技术的范畴。 今后几十年内,传统纺机的技术改造仍有文章可做,创新也应围绕传统技术改造,只有传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资金实力,才有能力、有条件转移到新兴技术上去。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在传统中低档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价格竞争上有优势,但在高档产品上仍显示出许多不足。今后几年,我国纺机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机电一体化的开发和运用,充分利用数控、计算机等微电子技术和在线控制技术;二是,充分利用入世条件,加快与国际问纺机技术全方位合作,原材料、制造技术、零配件采购全球化,突出产品质量的要求,迅速改变内部采购落后的配套环境;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追求专业化协作的模式,通过合作、合并、兼并等企业改制使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扩展融资渠道。 以上分析,不是说我们不要发展国际上的高新技术,而是说要防止盲目性,防止一窝蜂,防止不计成本,防止再走弯路。应该认识到,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传统技术还大有作为。只要我们认真地把体制改革的文章做好,在专业化生产上下功夫,在质量上抓"升级",并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传统技术还够我们的企业"吃上几十年"。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