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树立“中国羊绒”的优质形象
我国是世界上羊绒原料第一大生产国,羊绒产量在世界生产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羊绒及羊绒制品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在我整个农产品出口行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羊绒出口工作意义重大,不仅在于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秩序,提高企业效益,还在于羊绒出口直接涉及数以百万农牧民和羊绒加工业者的生计。做好羊绒出口协调工作,对贯彻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对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脱贫致富都会发挥直接、积极的作用。 中国羊绒优良品质和几乎居垄断地位的生产能力,应当成为我农产品出口行业的拳头产品,使我业内企业和农牧民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羊绒出口价格长期以来却始终处于大起大落的动荡之中。市场秩序的混乱,恶性竞争的加剧,已严重威胁着整个羊绒行业的持续发展,伤害了农牧民、生产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三方利益,给国家和行业造成很大损失。这是羊绒业内每一位成员都不愿看到的。近20年来,我国羊绒市场先后爆发了1988、1994和2000年三次“大战”,原绒价格最低时每公斤80-90元,跌破成本价格,最高时每公斤400-500元,超出成本价格4-5倍。以至于1999年初羊绒价格再次跌入低谷时,国家需要动用3亿元储备贴息贷款专用基金收购储备羊绒1200吨,以平抑物价,缓解市场供求矛盾。1999年以后,羊绒价格曾持续两年居高不下,生产企业不堪重负,出现了原料大涨,制品小涨,国外不热,国内火爆的“虚热”局面。目前,羊绒价格再次持续走低,企业利润下滑。2002年1-10月,我国出口羊绒3291吨,出口金额183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1%和28%,每公斤羊绒出口价格下降21.6美元。对此,广大企业深感切肤之痛,尽快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 羊绒价格暴涨暴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行业内的无序竞争造成的。事实上,国内外市场也期望中国羊绒市场的稳定,并不是越低越好。 另外,我国羊绒质量标准缺乏权威性。中国羊绒优质不优价,“中国羊绒”的形象在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这与中国羊绒原料生产数量和质量都居世界的绝对优势地位极不相称。羊绒行业对外联系松散,中国羊绒在世界上主导形象亟待树立。中国是羊绒原料生产大国,理应在国际羊绒市场起领导作用。但是多年来,国际羊绒市场却由国外主要销售、加工企业主导,我羊绒及羊绒制品出口产品价格每每受到打压,优势产品却面对劣势的竞争环境。即使个别出口企业主动与国外有关方面联系,但也因为实力有限,代表性不强,难以形成平等对话机制。发挥我羊绒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合力,塑造中国羊绒在国际市场的优质形象,为我羊绒及羊绒制品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日益紧迫、责无旁贷地摆在我们羊绒分会的面前。羊绒分会的职责就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发挥行业作用,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大会员企业强烈呼吁完善我会羊绒协调组织,把尽可能多的经营者组织起来,成立羊绒分会。羊绒分会成立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要按照改革的精神,完善分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要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的决策职能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按照“协商共议、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确立分会的议事规则,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和表决制度,大家共同制定的决议要共同遵守。 (二)充分发挥分会的协调作用,加强行业内企业自律互律,共同规范行业经营秩序,治理无序低价竞销,为全体会员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效益。 (三)要充分利用食土商会的服务手段、服务职能为全体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和市场开拓服务等等。 (四)要组织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羊绒质量标准体系,在国际市场确立中国羊绒优质优价的主导地位,稳定和发展我国羊绒销售及出口,保护国家、出口企业和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五)要充分发挥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要求,解决影响羊绒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会员企业在生产、销售和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引导会员企业守法经营。 (六)进一步提高羊绒分会的行业代表性。今天的到会企业中,中国羊绒界知名的企业都到会了,羊绒分会已具备相当的行业代表性。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宣传并动员尚未入会的企业尽快加入商会,在羊绒行业组织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