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印染机械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是国产纺机设备比武的大擂台,也是国内外纺机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好时机。2002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8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所展示的国产印染设备的进步引人注目。 一、国产主要设备概况 1999年,在国家经贸委领导下,“新型染整设备和工艺技术”专项开始实施。经过3年努力,各种国产新型染整设备相继生产供应用户,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一批专项设备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代表了当前国内先进水平,并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积木化及CAD技术,突出环保意识,强调电气拖动的稳定可靠性,使人一机一环境得以充分协调。在这方面,国产印染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1.前处理设备 大多数退煮漂联合机都采用多单元交流变频分电源同步传动,PLC可编程控制,触摸屏人机界面操作,松紧架全部采用气动控制,张力可调,单元机幅宽已扩至2 800~3 400 mm,采用高效节能、节水单元机。许多家厂开发了直辊丝光机,其中,成阳纺机厂的软性扩幅全直辊丝光机比较突出,属创新成果。 2.染色设备 国产气流染色机已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优点:节能、节水、小浴比、节约染化料效果显著,并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无锡宏源集团生产的HY618型高温高压卷染机采用先进的PLC和数据通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全面控制及染色管理,具有独特的恒张力控制系统,适用于平幅织物的退煮漂及染色、水洗加工。江都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热风打底热熔机,对74型热熔机进行了全方位改进设计,单元机之间同步性能好、循环热风均匀、箱体温差小、左中右色差达到4.5级,生产高支高密府绸,无皱条,运行平稳。该公司自行设计的转动力矩自动调节装置,采用气动控制方式,对导布辊的转动力矩实施自动控制,使织物经向张力能自动控制,实现了恒张力平稳运行。黄石纺机厂大热导辊半接触式焙烘机设计制造水平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 3.印花设备 上海太平洋纺机开发的双伺服传动平网印花机,对花精度为±0.1 mm;黄石纺机生产的磁棒圆网印花机,公称宽度可达3 600mm,车速4~80m/min,最多24套色,相邻对花精度≤0.1 mm,累积0.2 mm。这些设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黄石纺机新型独立传动LMA3310型印花机,采用圆网独立传动,纵向不跑花,对花精度高,运行平稳;采用自动零对位对花系统,品种更新快,产量高;圆网、导带之间差速可调,达到最佳印制效果;具有车速、速差、计时、故障显示和对花参数锁定功能,人机界面操作。此外,数码喷射印花、喷墨制网、激光制网等技术都相继开发成功。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开发的激光印花制网机,制网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好、工序少、成本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开发的我国第一台高频、数控印花制网机,加工圆网长度2 000~3 200 mm,圆周长度640 mm,雕刻速度>60 mm/min。 4.后整理设备 郑州纺机研制的LMA451型预缩机采用PLC及人机界面智能控制的多单元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单元机之间实现精确同步;首次在国产预缩机上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测控技术,缩率、湿度、温度等参数实现了在线监测控制,为工艺过程的重染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邵阳二纺机开发的拉幅定形机,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公称幅宽最大可达3 600 mm,车速可达100 m/min,超喂率-10%~+40%,采用高精度红外探边,控制系统采用交流变频技术,触摸屏设置、贮存工艺参数。PLC控制变频同步调速,各工艺参数实现在线检测与监控,全机控制系统达到国际水平。 江都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的松式烘燥机是针织物和棉布高档织物后整理的理想设备,该公司可生产五网四层设备,加工织物经向和纬向都处于无张力烘燥,可调节的气流振动使织物经纬线交点瞬时松开,在经纬向产生最佳松弛和收缩效果。 5.通用装置及部件 新一代印染机械设备普遍使用交流分电源同步传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工业控制机和总线技术、公共参数在线控制技术等。常州宏大公司还推出CHD-G印染联合机张力同步自动控制系统。佛山天富电子有限公司开发了染色机中央监控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材料及配方管理系统。 二、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比较 第8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印染设备的国外及港台地区公司不少,包括中国用户已非常熟悉的著名公司。与国外及台湾/香港地区参展设备比较,国内设备仍有一定的差距。 1.国外及部分港台地区参展设备给人印象深刻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根据工艺需求大胆创新,国内设备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创新精神不够。例如: ·立信门富士:SCNE4ST拉针平幅挤缩整理机是拉幅一预缩整理新设备,其优点:缩短了工艺流程;另一个参展的项目是将拉幅一松式整理机组成联合机,更有益于针织物的后整理。 ·意大利Bisio.S.A.S公司的Vaposhrink新型汽蒸预缩机,可广泛应用于毛、棉、丝绸等织物的预缩整理,加工织物的手感蓬松柔软。利用新发明的蒸汽再循环系统和新设计的汽蒸室,结合严格的蒸汽控制条件,在织物经处理产生预期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省了运转成本。 ·韩国Goller—SINTENSA无张力、强力涡流水洗机采用转笼式高速液涡流及联式冲洗,对织物浆料、浮色进行高效清洗。 ·意大利Rotormat转笼式多功能机械柔软机具有超级柔软整理、洗涤、酶处理等多项功能,可进行多种类型的干湿处理。 ·美国Momson(莫里森)的平幅连续染色机汽蒸箱采用横值立式蒸箱,解决了滴水问题,使停机时间大为减少。 ·立信门富士松式烘干机,依据新的空气流体动力学设计原理,产生强烈的织物振动,使纱线交点瞬时松开,在经纬向产生最佳松弛和收缩效果。 2.和国外联合机组相比,国产印染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和生产过程中央监控管理系统等方面装备不够。 3.价格方面,国产印染设备的价格普遍比国外和港台地区设备低得多。 三、差距存在的原因及未来展望 1·国产设备创新不够,仿造较多,大多数没有自立创新的内容,其原因是国内设备厂商市场意识不强,对印染行业工艺过程和实际生产需求了解不够。印染产品品类繁多,工艺过程千变万化,生产过程复杂,非常需求符合工艺条件、生产条件和环保要求的新装备。印染机械厂商应深入印染业的生产现场,在“轧、洗、烘、蒸”上做文章,并努力做深、做细、做大,自主创新开发新设备。 2.国内印染行业投资主体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现在则以私营业主投资较多,投资者往往注重价格水平,忽视整体的自动控制和在线自动检测水平,对自动控制方面投入较少。 3.新产品研究开发资金实力问题。具有创新水平的新产品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新品投入市场的前期销售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很难打开市场,一些经济实力不足的厂商往往不敢冒太大的风险,在这方面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印染机械行业新产品开发的投资风险机制尚不成熟。 展望未来,国产印染设备前途无量,预计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印染机械产品将会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并大量出口国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