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培育、开发彩色棉花动态
我国研究培育彩色棉花品种虽然晚于美国等国家,但现在已是世界上第二个大面积推广种植彩色棉花的国家。全国已有四川、湖南、甘肃、新疆等10余个省事从事彩棉的研究和种植。 新疆。新疆人稀地广,有着天然屏障,可为不同颜色的彩棉竖起很宽的隔离带,非常适宜发展彩色棉花。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1995年开始进入彩棉领域。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将新疆彩棉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为了尽快掌握彩棉的核心技术,他们投资4800万元,组建了“彩棉研究院”,在开放型的科研体制下,他们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委托等方式,已培育出一批品质优良,色彩艳丽的新品种,其中“新彩棉1号”,“新彩棉2号”已获国家农业部彩棉种子认定,取得我国首项彩棉种子专利。同时,通过向棉农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收购全部产品,再委托新疆针织厂、深圳正乾公司等加工彩棉制品,从而融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彩棉产业链,不仅在短时间内收回了所有投资,而且使企业总资产由原来的5000万元发展至今的5亿元。目前,该公司正进行蓝色、红色、鸭蛋青色等新品种的稳定遗传研究和彩棉抗棉蚜虫、棉铃虫等方面的研究,力争使彩棉颜色丰富、品质更优良。过去因为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一件彩棉服装标价达到138美元,比普通纺织品高3至5倍,而今由于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成本的降低,一件彩棉内衣的价格已降至百元人民币左右,他们在乌鲁木齐的一家彩棉专卖店,生意非常红火。如今新疆的彩棉产品已远销售日本、韩国和香港特区等地。天彩公司正计划在短期时间内,将彩棉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新疆彩棉产业化开发已初具规模。 北京。1994年北京三力集团首次从美国引进彩色棉种,它是把彩色基因移植到原棉DNA中才有色彩特性的,1995年播种了棕、绿、白三色棉,亩产皮棉80公斤。1997年两次从美国引进棕色、褐色等彩棉品种进行转育研究,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将彩棉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并与北京九彩罗彩棉产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地培育出棕、绿、红、黄、紫、橙等彩色棉品种。在引种研究的基础上,成功掌握了国际上独有的彩棉种子核雄性不育杂交技术。在种植同时,积极地进行彩棉制品的开发,已成功开发彩色棉生态系列服装,并在1999年4月第一个获得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 四川。针对引进的彩棉品种产量与质量不符要求的问题,四川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彩色棉杂种优势利用,发明“彩色杂交棉生产技术”,他们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使棉花雄性不育的发现成功,获重要突破,应用这一技术,已育成杂交彩棉5个,高产95至113公斤,其品质和产量均优于美国最好的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甘肃。甘肃飞天彩色棉有限公司于1995年从美国引进3个彩色棉系,经过在敦煌、海南试种,他们培育的棕色、绿色两种彩色棉纤维品质达到了试纺的要求,并于1997年3月组织纺织和服装专家试纺出32支针织用纱和21支机织用纱,质量达到彩棉产品国家级标准,并于同年开发出彩棉针织服装。如今在进一步扩大彩棉种植面积和对彩棉系列服装的开发。 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国天然彩棉已具备了推广条件,可以直接进入生产领域,我国适于种植彩棉的地区为新疆区,黄河流域、海南岛等地。目前正进行长绒彩色棉的研究,今年将育成长绒彩棉杂交新品种。预计未来5年,我国彩棉种植面积将扩大到80万至100万亩,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海南省加强研究并建成基地。一个由彩棉引领的天然纤维纺织革命的新时代将迅速来临,为应对入世后的“绿色壁垒”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同凡响的作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