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生物脱胶有重大突破
由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山东大学和泰安大麻纺织科研所共同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麻脱胶工业用制剂》现已先后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组织的鉴定、验收。 麻类韧皮纤维纺纱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脱胶效果。长期以来,原麻脱胶一直沿用自然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化学法越来越受制于环境保护,传统的生物脱胶方法又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采用高新生产技术--酶制剂对韧皮纤维进行脱胶,是大势所趋。但韧皮纤维酶法脱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但要有脱胶所需的各种酶菌,还要有适当的脱胶方法,前期研究成果因技术欠成熟,成本无法与化学法抗衡而未获工业化应用。 本专题从脱胶难度较大的大麻着手,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部位的大麻原麻及其脱胶产品的主要化学成份,深入研究了大麻纤维及其试验方法,为大麻脱胶及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数次物化因子诱变处理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选育出酶系全、酶活高的优良酶株,且菌种产酶能力稳定,对营养条件无特殊要求,产酶高峰延滞期长;主要的脱胶助剂对酶活影响小,酶液在室温条件下有存放不易失活;脱胶酶液最适作用条件为pH8.5-9.6,温度45℃-60℃,可多次使用。 通过试验优选,确定了酶制剂厂生产及酶法脱胶、精麻梳理的工艺与设备。经8立方米罐单菌种发酵生产试验,酶液酶活大于100μ/min,用于大麻原麻脱胶,脱胶温度在50℃。脱胶时间4h以内,精麻得率60%以上(比化学法提高7.5%),纤维强度6.5cN/dtex,(比化学法高22%);麻条纤维平均长度1.16mm,细度16.8dtex,可代替化学条用于8Nm-24Nm纯麻纱和60Nm混纺纱的生产;废水排放无污染;综合经济效益比化学法高9.9%。 据湖南沅二苎麻纺织厂生产试验,该方法用于苎麻脱胶时,与化学法相比,使用酶法脱胶每生产一吨精干麻可少用70kg原麻,多产20kg麻条,还可节省能耗260元,节约污水处理费300元左右;麻条残胶率低于化学法脱胶,纤维品质优良。2000年3月以来,该厂采用酶法脱胶:生产了精干麻1千余吨,新增利税703.8万元,节支57.3万元。 麻类韧皮纤维采用生物脱胶已成为应用于苎麻、大麻,该成果为亚麻、黄麻、罗布麻及桑枝皮等韧皮纤维酶法脱胶打开了便捷之门,由于酶法脱胶作用单一、温和,不破坏纤维的天然属性,可更好地发挥麻纺织品的“绿色”特性和保健功能,对增强产品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持我国麻纺织生产在世界的优势地位意义重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