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彩色棉及其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彩色棉花是一种绿色的纺织品原料,从种植加工到制成产品,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纺织、染整工艺,无需经过人工漂染,自然就不会形成污染源。它的纤维和色彩是百分之百纯天然,用它织成的布不仅具有天然性质,色彩越洗越深,而且手感好,弹性强,柔软性佳,并能在产品消费后循环再生,因此彩棉被称为天然的绿色产品。经严格的科学测试,彩棉的主要物理性质,如纤细度、强度、伸长率等已与白棉极为相近。尤其是经过生物改性,彩棉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调节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既避免了化学物质对人、生物和环境的危害,又避免了农药、化肥对棉花质量的危害,符合一切环保要求。由于不产生污染,不形成污染源,因此彩棉具备了“生态”、“绿色”、“环保”的品质,顺应了人们不断追求保健、舒适高档的消费潮流。因而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进行大量研究、培育、开发,目前,对彩棉的研究已处于不断获得突破进展的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彩色棉花及其制品的发展,必将给纺织品服装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带来一场革命。 彩色棉古代即有。在南美秘鲁的考古过程中,曾经在古墓中发现一些棉花种子,经过精心培养,产出了赭色和红砖色棉花,但纤维粗糙,可纺性很差;在南美印加帝国版图内曾广泛种植和应用彩棉。在美洲印第安人曾长期培育和生产棕色和铁锈色的彩棉。在我国明代,江南的南京、松江等地广大棉农曾种植开紫花的棉株生产出土红色棉纤维,广泛流行于明清时代,以其可纺性强而广布于江南地区,其中以松江生产的最为著名。用这种彩棉生产的“紫花布”,不仅使我国大江南北的人民对其情有独钟,喜穿耐用,而且大量出口到欧洲。因其曾以我国南京主要集散地,因此被欧洲称为“南京布”。最先打开中国“闭关锁国”大门的列强之一的英国,就曾以“南京布”裤配杭纺初衫宣耀于19世纪30年代。 普通一件棉纺织品必须经过化学漂染工艺才能获得颜色。而用天然彩色棉花制成的纺织品,根本不用化工染整工艺就可以拥有缤纷的色彩,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在上个世纪50年代来,彩色棉花的培植及其制品的开发,不少国家都在积极进行。 法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科学家首先用基因栽培的构想进行培育彩色棉花。目前,法国已在其南部的郎格多克地区进行大田试验。法国科学家多方协调棉农,干脆不再种植普通的白色棉花,以避免两种不同性质的棉花混种会导致基因混乱。经过严格的科学管理,法国已生产出色泽纯正而艳丽的玫瑰色、绿色、灰色和棕色的彩色棉花。 澳大利亚。利用沙漠玫瑰改良棉花。在五千万年前,沙漠玫瑰与棉花是同宗相传的物种,它的花粉呈紫色、结棉花。澳大利亚科学家正是要开发利用沙漠玫瑰独特的遗传物质来改良现有的棉花作物,试图把沙漠玫瑰与通常棉花杂交,创造出能经受严峻条件下的彩棉植株。 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是第一大面积推广彩色棉花的国家。1972年美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成功彩色棉花,他们通过给棉花植株插入某种颜色的基因,通过遗传工程方法使这些基因只在棉纤维中具有活性,这种棉桃绽出的棉絮就会变成相应的颜色,天然彩色棉花就会培育成功并应用于纺织服装业。美国彩棉研究的先行者马萨莉·福克斯从开始培育出赭棕色、墨绿色等彩棉的基础上,又开发出咖啡色、奶油色等品种的天然彩棉。尤其在改良培育一系列灰色、橙色、黄色、紫色彩棉之后,还攻克了培育蓝色棉花的难关,使得天然蓝色彩棉制作蓝色牛仔裤服装成为现实。为此,美国因此受到联合国环境暑的嘉奖。1982年,美国南部地区研究中心经过改良品种研制,发展到现在已有50万亩的彩棉种植,亩产70至90公斤。目前美国加工生产的彩棉服装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际市场亦大为走俏。 秘鲁。1981年,秘鲁开始实施彩棉种植计划,由秘鲁科研单位负责向生产彩棉的农民提供籽和技术援助,同时为其开辟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并帮助其进行工业化生产。在1993年已收购到彩色棉花450吨,种植面积达到10000多亩。目前,秘鲁种植的彩棉已有16个花色品种,种植面积已达1500公顷。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