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紧密纺纱技术考察报告之三
四、借鉴国外经验,加速我国纺机产品开发速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鼓励引进先进技术,是增强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与此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纺织机械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保护民族工业的壁垒政策将会越来越受到约束,所以纺织机械行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加快企业制度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改革步伐。下面就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加速我国纺机产品开发速度,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提出几点感想: 1、巩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成果,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能力 考察中,我们对赐来福公司的自动络筒机、特吕茨勒的清梳联合机、立达的精梳机的技术比较关注,这三种产品是在"八五"期间,国家批准的"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引进技术与国产化"专项的三个子项。至今,自动络筒机由AUTOCONER238型发展为338型;清梳联合机棉箱由DK760型发展为DK903型;精梳机E72型(引进意大利玛佐里)。三个产品为目前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最受欢迎的,代表了国际一流技术水平。赐来福公司的338 自动络筒机主要改进在线监测、张力控制装置,通过反馈赐采用变频调速,调整槽筒速度,实现控制纱线张力均衡。其次,加强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简化机械结构,减少机械零件,提高传动精度,降低成本,便于维护保养,深受用户欢迎。立达公司已经由清梳联、并粗联、粗细联组成的无人车间,达到了高效优质,降低成本。公司内有试验工厂和技术中心,技术开发手段齐全,测试手段先进,仪器均由瑞士乌斯特公司生产的,属国际一流先进水平,我们认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开发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企业才有竞争力。 市场是无情的,我们认为纺机厂必须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创新,不断地投入资金开发新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吕茨勒公司关键是敢于投入,宁可年底不分红,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始终保持国际纺纱设备领先地位。 2、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 考察期间,苏拉公司巴赫曼总裁介绍,公司有若干企业组成,生产纺纱成套设备,青泽公司生产粗纱机、细纱机;赐来福公司生产自动络筒机、气流纺纱机。自91年苏拉公司成立以来,产品开发、技术资料、人才使用,集团内上下游生产企业都可以共享,特别是对纺纱工艺的研究,由集团统一组织协调,达到优势互补。在生产加工中,充分发挥设备优势,搞专业化协作,盘活存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对生产能力过剩的设备及时变卖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总之,苏拉公司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纺机产品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国纺机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纺机集团和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两大集团通过公司的改制,各有特色,有所发展。如何像苏拉公司这样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集团深层次的作用上显的不够,集团内由于产品类同,有时还会发生无序竞争的现象,希望能象苏拉公司这样,加快整合,形成合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研究经营战略,搞好售后服务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苏拉集团、立达公司近期看好中国的市场,在中国的独资企业均将扩大生产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立达公司、苏拉集团考虑到我国近期对气流纺纱机的需求增加,苏拉集团准备将半自动气流纺生产线迁入中国,立达公司将扩大生产并条机,进一步参与竞争。 最近特吕茨勒公司充分开发中国市场,推出了清梳与并条联合机,以适应气流纺前道配套设备,满足用户要求。立达公司采取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研究国产气流纺产品的水平,在我国先推出了是R20型气流纺纱机。而把技术含量高、性能好的R40型推向国际市场。这样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充分发挥产品开发效益。 4、迎接入世挑战,选准企业定位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第一年,国外纺机企业已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涌入中国进行合资、合作和独资,特别是欧洲较具实力的纺机企业,在中国设有独资企业。这次我们考察的苏拉集团、立达公司在我国均已设立独资企业,考察中表示要在中国增加生产品种,达到既能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还能享受中国的国民待遇,更有利地参与我国市场的竞争。 就当前的形势,我国纺机企业应该清醒地选准自己的定位。大公司、集团应该如何整合下属企业,迎接外商投资企业的挑战。分析产品的形势,提出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规划,修改、制定提高产品标准,充分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对中、小型纺机企业,应该立足自己产品基础和专业特点,充分研究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特点和经营策略,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作用,抓住机遇和挑战,争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我们认为入世后对我国纺机企业的影响,今年仅是开始,明后年将会逐渐显现。考察中,深深感到国外著名的纺机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储备上是很有竞争力的,加上他们对中国市场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何时推出何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我们必须要慎重应对。(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 钟家诚 穆欣 )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