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未来前景
全世界约有750万转杯纺锭,占有全部短纤纱产量的大约20%(生产速度大约5倍于环锭),并在不断发展中。可直接生产出大卷装交叉卷绕筒子纱供应机织和针织之需。由于非常高的加拈转速和卷绕线速,故向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也是必须的要求和结果。 转杯纱比环锭纱具有较高均匀度,能显著提高机织和针织的机械效率。虽然转杯纱的捻度不匀和“包缠纤维”本来会造成产品手感粗硬,但因其纺纱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转杯纱的捻度,故能使最终的织物外观接近环锭纱的效果,同时又能大大提高机器生产率。 转杯纱又可使用廉价原料,例如纺部的废棉,甚至回收的纺织废料,也能在某些用途上生产出高档纱。又可以同时加工纺制不同的品种或甚至不同颜色的原料而无任何困难或互相玷污。机器的高生产率结合了接头和换筒子的自动化使其对看管劳动力的需要大大低于环锭纺纱,其它的操作的自动化例如换条筒,条子接头和卷装的输出均早已成功和展出。Rieter公司又进一步开发其它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筒子卷装的自动输送和插放等操作。 90年代早期开发成功的喷气纺生产速度比转杯纺还要高,但其产品品种范围受到限制,要获得产品理想运转特性的调整也比较复杂,而且对原料品质的要求也较高。在粗支纱范围内,转杯纱的生产成本比较更低廉些,因为在这里高投资的影响有所减小,而相对于喷气纺来说,减轻了纺前的材料准备工作也比较有利。 转杯纺的适应范围很广,采用了恰当的纺纱元件,从5到100公支的纱都可纺制。除最大纤维长度受到一定限制外,可适纺各种原料,故能迅速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1992年开始Rieter公司生产的R1型采用了18½吋条筒可节约12%的搬运劳动,采用5kg筒子(替代4kg)可节约20%劳动力,又可节约空管数量,估计每公斤纱共可节约0.05欧元。R20型采用了大直径开松刺辊,此后的机型又采用了可调节的刺辊除杂通道,能更进一步支持使用低纸原料。 5kg的筒子纱疵点很少,平均每只筒子卷装少于1个接头。自动化精确的无结接头保证纱有足够强度,使后道工序很少断头停机。转杆纺机运转可靠性和效率极高,调整方便,毋需停机操作,电脑控制用接触屏幕,机器采用模块设计,轴承无油污。进一步改进机械设计,降低噪音,使机器容易操作管理。改善纱线结构可使其更适合于后道工序,还可通过先进的后整理来提高纱线品质。转杯纺的未来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