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桑麻奖:丝素的结构及纤维和织物的功能性整理的研究
1.“真丝(筒子)染色增重丝”项目:在研究开发和生产实践中,采用真丝纤维膨化处理后先增重再染色的工艺路线,克服了增重真丝染色的色光难以控制的难点。在助剂上采用了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作为增重剂和高效的多官能团化合物作为交链剂,这样容易在真丝纤维膨化的状态下,增重剂渗透到纤维的内部,并且在交链剂作用下提高了增重真丝耐洗涤性。增重真丝作为一种纺织新材料既保持了真丝原有的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光泽,又使其织成的面料手感更丰满厚实,悬垂性得到了充分改善。 该项目2000年10月15日通过上海市经委组织的项目鉴定,鉴定结论:该产品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在“真丝(筒子)染色增重丝”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主持了“功能性(改性)真丝”项目。在该产品中,合理选择了真丝的交链剂及真丝改性工艺,有效克服真丝制品易褪色、易缩、易皱等缺点,平挺度、吸湿性明显提高,色牢度有所改善,并有一定的抑制金葡萄菌的效果。改性真丝不易起毛,能直接用于色织针织物。项目中所用的助剂和加工工艺不含甲醛和有毒芳香胺等有害物质,符合环保要求。项目于2002年4月20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鉴定意见为“该项目成果的工艺技术和综合水平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真丝绸防缩抗皱技术及产品开发”系江苏省科研项目,此项目在国内首先提出利用无污染的原料如丝蛋白、甲壳素结合接枝交链剂和聚氨酯乳液对真丝绸进行整理的新思路,这样使真丝具有抗皱性,并保持真丝绸的原有光泽、吸湿、染色、透气等性能。1997年通过鉴定,并得到专家好评。该技术申报了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生物功能整理丝绸产品。该项目2001年5月18日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江苏省计委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各项指标,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苎麻/绢丝混纺针织面料”项目,对不同结构的纤维丝麻同浴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同时煮练、脱胶、漂白和染色时,蛋白质纤维与纤维素纤维pH值要求相差较大的工艺难题,同时通过后整理解决了苎麻刺痒的问题。苎麻绢丝混纺针织面料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手感滑爽,柔软舒适,光泽柔和,弹性好,透气吸湿性强,已于2000年通过湖南纺织工业集团总公司组织的鉴定,结论是: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已工业化生产。(陈国强 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