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是“纸老虎”?
最近,欧盟颁布指令,从9月11日起,欧盟禁止使用四氨基联苯等22种偶氮染料,此禁令所涵盖的产品涉及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品、皮革制品总额近70亿美元。业内有关人士认为,这其实是欧盟设置的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国加入WTO后,已经难以再用关税、配额等常规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增长,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就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障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对此事评论说,新出台的偶氮含量定得很低,要达到这个标准,会加大国内企业的环保投入,从而抵消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 但也有专家认为,推出这项指令不单纯是欧盟为了保护国内有关产业,欧洲政府对环保和健康一向非常重视,从对疯牛病引起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贸易战上就可见一斑。在那里有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有影响强大的“绿党”,这些都影响着政策的制订。因此,该标准不一定是为了和其他国家打贸易战而出台的,当然在客观上确实能起到阻碍中国商品进入的作用。其实,争论该指令为了“保护健康”还是“保护市场”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是针对中国的“绿色壁垒”,既然已经出台,就只能接受现实。就象中国乒乓球队一样,国际兵联修改规则,有些就是针对中国队的,但规则一经出台就得遵守,并且规则是针对所有人的,如果败下阵来,就只能怪自己技艺不精而不能怨天尤人了。举例来说,除了“绿色壁垒”以外,出口中还常常遭遇所谓“人权标准”:西方企业在中国考察时,往往以工人劳动时间过长为由拒绝投资、合作或者进口产品,这固然是人家刁难我们,但也确实说明中国一些企业存在负面现象,才让别人有机可乘。 不过,这次中国企业基本表现得处变不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从容是因为初步建立了出口中的预警机制。1994年,偶氮禁令最先在德国提出,从1995年起,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制定对策,对纺织、制革企业所用染料进行普查,对染料生产企业自荐的非“偶氮”安全染料进行检测,将不含禁用成分的染料分批推荐给各纺织、皮革企业。据介绍,从1995年起讨论的《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规范》会在今年出台,该标准在偶氮染料、六价铬、游离甲醛、五氯苯酚等四项指标上,与世界主要皮革需求国家的要求保持一致,根据此标准评出的第一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达标企业”也将选出。各纺织企业的生态标准也趋向严格。目前,我国纺织、皮革产品对欧盟出口稳定,并进一步向北美等地拓展市场,预计全年出口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