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的技术探讨
1、前言 Tencel是一种环保型纤维素纤维,专家预言21世纪定是功能性纤维和环保纤维的天下,时至新世纪的今天,Tencel以其强力高、手感好,穿着舒适等优良特性风靡世界,并且Tencel非常适合与纤维素纤维混纺。 苎麻俗称"中国草",是极富特色的纺织原料。苎麻纺织品以其滑爽、透气、古朴、自然倍受欢迎,但由于纤维刚性大,穿着有粗糙和刺痒感,易起皱等缺陷。如何发挥苎麻优势,开发高档苎麻面料,便成为苎麻行业当务之急。我厂用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纤维的优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的崇尚,这一新型混纺纱织成的面料正适合于这些要求,必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本厂麻棉设备,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地试制出了32英支、45英支、60英支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32STencel/变性苎麻混纺纱(70:30)已通过专家鉴定。开发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新产品,为开发高档面料提供了新原料、扩大了苎麻应用途径,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混纺纱利润率很高,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 2、原料的选用及性能分析 Tencel、变性苎麻二种原料的物理性能差异较大,但将其混纺成纱就能充分发挥二种纤维的性能。不仅能扬长避短,而且有利改善和提高混纺纱与织物的质量,达到满足最终产品的使用要求。根据纺制18.45tex(32英支)Tencel与变性苎麻(70:30)混纺纱的工艺要求,确定选用Tencel纤维长度(35-50)mm,细度0.8旦-1.5旦,回潮率低于12%;变性苎麻,断裂伸长率伸长>10%,纤维支数>1300公支,回潮率<9%,残胶率<3%。其公定回潮率为12.7%。经过选用原料检验各项指标如下(见表一): 表一: 回潮率 细度 纤维长度 残胶率 含油率 断裂伸长率 变性麻 8.79% 1347公支 2.29% 0.95% 12.2% Tencel 10.39% 1.40旦 38mm 从检测结果得知,混纺纱使用的原料长度、细度、回潮率等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原料混纺比的确定 我们采用了"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比为80:20,发现其手感很好,但试织后苎麻的风格未得到充分体现。于是,又进行了"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比为75:25、70:30、40:60等几种试验,经过试制对照比较,我们最后认为"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比为70:30时,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二种纤维的优势。当然,根据面料风格和市场需求,也可调整为其它混纺比。 4、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术的配置 4.1 苎麻变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由于苎麻纤维刚性大、弹性小,所以必须经碱法改性,即用浓碱处理纤维,其实质是纤维素在浓碱作用下生成碱纤维素。苎麻纤维经浓碱浸渍后,纤维长度收缩,直至膨润,表面形成卷曲,同时其微结构和物理性能也发生变化,结晶度、取向度、密度和纤维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与Tencel混纺,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课题。 苎麻的变性处理工艺: 精干麻→浸碱→脱碱→酸浴→水洗→给油→脱水→烘干→变性精干麻 变性精干麻的后处理:将变性苎麻,经由一定工艺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制成条,而后切断成一定长度使其性能差异偏小,长度接近Tencel长度,以使它适宜与Tencel进行混纺。 4.2 混纺纱工艺流程与工艺技术的配置 在掌握原料品质的基础上,我们利用麻棉设备纺制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现以纺18.45tex(32英支)Tencel70/Ramie30为例(下同)将有关工艺、技术问题概述如下: 其工艺流程: 变性麻→预处理(注)→清花成卷→A186G梳棉机 Tencel(散纤)→清花成卷→A186G梳棉机→FA306混并I→FA306混并II→FA306混并III→A456G粗纱机→FA506细纱机→无接头自动络筒机 注:预处理包括软麻CZ141→喷油→堆仓→扯麻→C111B开松→梳麻CZ191→预并IBR221A→预并IICZ304→精梳B311C(CZ)→并条(CZ304A)→切断 具体工艺技术条件(见表二): 表二: a.开清棉工序工艺技术条件配制如下: 定量(干重)克/米 总牵伸 满卷干重(千克) 棉卷长度(米) 计数器跳动次数 Tencel 406 2.441 13.71 33.76 86 变性苎麻 434 2.441 14.99 34.54 88 b.梳棉工序工艺技术条件配置如下: 定量(克/5米) 总牵伸 隔距 给刺 刺刀 刺锡 锡盖 锡道 Tencel 21.665 93.70 9 12 7 9.8,7.7,8 5 变性苎麻 25.55 84.93 9 12 7 9.8,7.7,8 5 5、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苎麻变性时,合理选择碱处理的浓度、时间、温度和浴比等,才能生产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变性苎麻。为了保证成纱混比准确,在技术措施上,我们选用"条混"的混合方法。同时,为了使"Tencel"与变性苎麻能顺利地进行混纺,在前纺,我们加强了变性苎麻的梳理,减少麻粒、白点。在梳棉机上"Tencel"制条较困难,即使能纺出来,也达不到工艺设计要求,我们在出条罗拉与上下压辊之间安装了一根导条辊,并降低道夫速度,使顺利成网。在并条机上,我们变原制作皮辊方法,合理调整隔距。在粗纱、细纱过程中,牵伸困难,卷绕不良,我们对其上下销及罗拉速度和隔距进行了调整,纺纱生活好做,质量稳定,达到了试纺的预期效果。 6、成品纱的技术成果(见表三) 表三: c.并条工序工艺技术条件配置如下: Tencel预并 变性麻预并 混并(I) 混并(II) 混并(III) 喂入根数(根) 6 6 5根tencel 6 6 6根Ramie 定量(g/5m) 20.58 22.05 20.72 17.52 16.5 总牵伸(倍) 6.316 6.952 7.095 7.096 6.371 隔距 前中 13 13 13 13 13 中后 15 15 15 15 15 d.纺纱工序工艺技术条件配置如下: 粗纱 细纱 出条定量(千重) 4.074g/10m 1.637g/10m 总牵伸倍数 8.10 24.887 捻度(捻/米) 48.33 814 6.1 标准的制订 对于Tencel/变性苎麻混纺纱,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为了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我厂制订了"Tencel"与苎麻混纺纱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并且根据ZBW32001-87苎麻棉混纺纱线标准制订了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的企业标准Q/GM001-98。这些标准和方法均通过了标准部门审核认可,作为企业标准,严格执行。 6.2 检测分析化验情况 18.45tex(32s)Tencel70/Ramie30混纺纱,经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检验,结果如下(见表四): 表四:检测分析化验情况 检验项目 企业标准Q/GM001-98 检验结果 纱支 17.93tex-19.01.tex 18.5tex 品质指标 >1900cn/tex 2850CN/tex 黑板条干(优:一:二:三) 0:7:3:0 0:9:1:0 麻粒< 140/g 115/g 重量不匀率 < 3% 2.6% 重量偏差 ±3% ±0.1% 综合评定 上等一级 上等一级 以上为"江西省纺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可见,检验结果优于标准值。(见表五) 表五:纤维化验结果 检验项目 混比要求 化验要求 Tencel 70 71.37 变性苎麻 30 28.63 从以上试化验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出,18.45tex 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混比准确达到了Q/GM001-98标准上等一级水平。 7、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市场反应与经济效益浅析 用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70:30),在上海织成的布料,即有"Tencel"纤维柔软、色泽艳丽,有棉的舒适性,粘胶的悬垂性,涤纶的强度和真丝的手感;又有苎麻凉爽透气、挺括,还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织物完全适合做高档服装,可替代高档面料进口。 自Tencel/变性苎麻试制以来,该小试产品在北京、石狮、香港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麻纺织交易会,99秋季出口产品交易会上的展示,深受国内外客商好评。意大利、法国、南韩以及国内服装厂家纷纷索要布样,并提出订货要求。这说明该混纺织物的市场和出口前景较好。我厂现正在与福建才子集团休闲服饰公司合作,进一步把Tencel变性麻混纺纱织成衬衫,目前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经本县工行评估,每吨纱利税率最小可达2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8、结语 a、经过两年多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在麻棉设备上纺Tencel与变性苎麻混纺纱是可行的,只要合理地选择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纺纱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难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b、两种纤维性能尽管差异较大,但二者的混纺是可行的,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Tencel与苎麻综合优势,既有Tencel纤维的悬垂、柔软,又有苎麻凉爽、透气、挺括等特点。 c、纺制中要加强各道工序质量的检验和温湿度调节,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符合工艺规定要求,确保成纱质量。 d、Tencel麻混纺纱可制成内衣,特别适宜做春秋及夏季衣料,高档舒适。 e、Tencel与变性苎麻产品的开发,为开发高档面料提供新原料,扩大苎麻运用途径,开辟苎麻应用新领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