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关”造成顺差收窄 纺织锐减与严查虚报有关
与去年三、四季度的贸易顺差数字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呈现缩小趋势,为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而一些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也就此发表了各自看法。 商务部细解个中原因 相比1、2月份接近200亿美元的数据,3月份贸易顺差锐减。对此,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日前解释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长假时间靠后,这导致了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贸易顺差增速较快。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则在昨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解释称,去年9月份,我国对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实施下调政策,这对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收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新培指出,商务部将通过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出台更多有利于进口的政策等多项措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力求把贸易顺差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此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表示,将把减少贸易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工作的头等大事。 自去年9月15日起,我国调整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陶瓷、部分成品革、水泥、玻璃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至8%或11%;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的出口退税率由13%最低降至5%;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此外,非机械驱动车(手推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13%。 专家认为主因在于出口 “比市场预期低了200亿美元左右。”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分析师预计中国3月贸易顺差仍将超过200亿美元。 在谈到3月份贸易顺差锐减的原因时,接受记者采访的众多专家将其归结为出口。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很多出口商为了避免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调整,在2月份抢先完成了大量出口订单,由此造成了3月出口额的大幅下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对此则有不同看法。祝宝良认为,3月份顺差如此之低,与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外贸政策有关;也与近期外管局加大反洗钱力度有关;同时还与贸易摩擦、国际经济走势、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有关,因此,是多项政策综合作用结果,很难说明哪一项原因是主要的。 “从出口国来看,3月份对美国和日本出口额大幅下降,可能与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速下降有关系。此外,从出口产品来看,衣服、鞋子等加工类贸易产品也大幅下降,这可能与国家严查虚报出口有关。”李慧勇进一步分析指出。 贸易顺差锐减原因解读: 商务部: ●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收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3月份贸易顺差锐减,是与前两个月贸易顺差激增相对而言的。而今年前两个月之所以出现贸易顺差激增,则与春节长假时间靠后有关; 专家: ● 出口商为了避免出口退税下调等政策调整,在2月份抢先完成了大量出口订单,由此造成了3月出口额的大幅下滑; ● 与贸易摩擦、国际经济走势、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都有关系; ● 从出口国来看,3月份对美国和日本出口额大幅下降,可能与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速下降有关系; ● 从出口产品来看,衣服、鞋子等加工类贸易产品也大幅下降,这可能与国家严查虚报出口有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