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平:魏桥创业如何培植核心竞争力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上,作为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就科学发展、持续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几个方面,向与会的全国棉纺织业同行做了交流。 对于魏桥创业如何从一个小型棉花加工厂,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拥有总资产375亿元,集棉业、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热电、铝业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张士平认为,如果没有系统和持续的创新,就没有魏桥创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魏桥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是集团在发展中培植的比较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和和谐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创新市场战略 强化比较竞争优势 张士平说,市场战略创新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搞好产业战略定位和竞争战略定位,并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和转移。魏桥创业26年来之所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关键在于注重市场战略的研究,对于“企业究竟搞什么”和“如何搞好企业”这两个基本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看准了的事情,就义无反顾地积极推进,从而抓住了一次次的发展机遇,赢得了一次次的跨越。 “1985年到1988年,全国棉花过剩,当时我就问自己:现在卖棉难,作为一个小型棉花加工厂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可以说,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使我萌生了进入棉纺领域的想法。正是在全国甚至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格局中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我才毫不犹豫地确立了进入棉纺业的战略决策。”张士平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竞争战略。魏桥从自身实际出发,最终确立了成本领先的市场竞争战略。他们从审查企业产、供、销整个价值链入手,全面分析成本驱动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例如,通过在原料、设备、专件等物资采购方面实行比质比价、竞价招标的办法控制供应成本;通过优化营销网络、创新营销和结算方式、严肃销售纪律等措施控制营销成本;通过采用目标成本否决法严控生产消耗;通过坚持以岗定员、精简高效降低劳动消耗。目前,魏桥纺织吨纱耗棉控制在1020公斤,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企业非生产人员占2.5%、管理人员仅占0.6%,纺部万锭用工和织部百台用工分别为88人和85人,年人均劳动效益达20万元以上,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创新增长方式 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培植持续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都在探索的问题。魏桥创业通过增长方式的不断创新,长期保持了成本的领先优势。张士平分析说,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纺织产业链正向交易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从国内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政策取向,决定了中国纺织业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具有强劲的国际比较优势,也决定了中国将成为世界纺织工厂和全球纺织采购中心的地位。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融入到从生产到营销的跨国专业化分工中,就能增强对全球纺织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推动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 为提升自己的纺织制造能力,魏桥不间断地加大“三无一精”的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提高增量资产的技术含量,持续优化存量资产,把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从而做到了速度、规模和技术、结构、效益、后劲的高度统一。在技改战略上,一手抓产品差别性技改,通过加大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一手抓成本领先性技改,通过加大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装备投入,推进系统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在技改路径上,1989年至1997年魏桥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完成技改资金4亿元,棉纺规模稳步发展到28万纱锭,巩固了在全国的市场地位,走出了一条“量力而行、滚动式发展”的路子。1998年至2006年主要靠资本运营,完成技改资金200多亿元,棉纺规模迅速发展到700万纱锭,进而巩固了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又走出了一条“尽力而为、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创新发展理念 培植和谐竞争优势 张士平说,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做长,没有厚德载物的社会责任感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年来,魏桥始终把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企业的重要追求,不断培植企业的和谐竞争优势。 首先,注重在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税收、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10年来魏桥累计为国家上交税金100多亿元,为壮大一方县域经济财力,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集团16万职工中95%来自农村,近10年来企业的人均收入过万元,近3年达到1.35万元,2006年突破1.5万元,相当于向农村转移20多亿元资金,解决了十几万农户的生计问题。 其次,注重拉动集团各工业园驻地的城市建设和为企业配套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集团的发展使种棉成为农村最安全的产业,带动了全国几十万棉农的稳定致富。为集团配套的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拉动农民就业几十万人,特别使集团魏桥工业园驻地魏桥镇发展成一个富强繁荣的全国重点城镇,并通过建设滨州和邹平工业园,极大地带动了滨州和邹平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注重建立和完善职工安居保障机制。集团为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已婚职工提供一套成本价楼房,在魏桥工业园和邹魏工业园建起了高档次幼儿园,并投资资助各工业园驻地的中小学校建设,保证职工子女方便上学。医疗保障方面,从企业实际出发,制订了《职工医药费补贴及报销制度》。各工业园设立了卫生室,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简单医疗服务;同时,集团还出资扶持驻地医院,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优惠医疗服务。养老保险方面,对城镇合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保险政策,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民合同工,根据职工工龄的长短或参加社会统筹或在集团财务部专设养老保险金帐户,保证以高于国家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给农民合同工发放退休金。 2006年,魏桥创业实现销售收入503.2亿元、利税60.1亿元、利润33.6亿元、自营进出口额15.7亿美元,连续9年位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