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海外投资小心配套陷阱
最近,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让苏州纺织企业感到巨大压力。不少纺织企业带着热情去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准备“走出去”,但市场调查结果却让企业心寒,当地缺少产业配套造成综合成本上升就成了最大障碍。张家港外经部门提醒,棉纺企业要走出去,一定要做详尽的市场调查,留意“配套陷阱”。 “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正在消失,纺织行业开始进入高成本时代”,苏州一家大型纺织集团高管分析说,在棉纱的出厂价格中,棉花原料占了7成,人力成本、能源消耗等制造成本、税收成本等占27%%,剩下的利润仅在3%%以内。这些生产要素价格都在上升,但上涨最多的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一线工人工资涨了10%%,按照该集团有3万名员工计算,每年将多支出3600万元,仅此一项就减少了公司10%%纯利润。 在这一背景下,去年苏州一家大型羊毛精纺企业动了投资东南亚的念头,他们通过国外研究公司做系统了解,发现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虽有工资成本优势,还有对外资企业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可以做配套的当地企业基本没有,产业配套能力极差。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综合制造成本未必比长三角地区低。 江苏普坤集团也有过类似的测算,公司一位高层给记者做了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某个或几个特定链节的优势,这些决定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链节,可以是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也可以是原料供给、市场营销、生产规模等等。“比如做一件衬衫,大到面料、小到纽扣都是由专业配套商提供的,服装厂其实是一个组装车间。在苏南地区,完整的产业配套链已形成了,距离最远的供应商也不过两小时的车程。供应链管理成本降到最低点”,这位高层解释说。这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是无法做到的。 华芳集团的高层认为,解决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更新设备提高效率从而少用劳动力,研发新产品,创造独特的技术优势。一万锭纱线生产线在老厂区要用工人120名,而引进了进口自动落筒机的新疆厂区,只用60人。这两年,老厂区纺纱车间装备也将达到国际先进,一线劳动力可以减少数千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