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2006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07-3-30 17:50:27  

2006年是棉纺织行业的重要转折年,行业经济运行整体质量稳定提高,产业结构、产品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逐步增强;但行业面临的原料压力越来越大,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繁重。未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保持棉纺织行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行业总体经济营运情况良好 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棉纺织行业的规模扩大,总资产增长率为15.90%,比上年增加1.68个百分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747亿元,同比增长23.24%,占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3.5%,比 2005年低1.8个百分点,后道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提高,体现了我国完整产业链优势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利润总额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1.59%。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为14.19%,比2005年14.28%稍稍有所减少。 行业的偿债、抗风险能力略有增强。 体现在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规模以上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2.32%,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资产营运较好,营运质量有所提高。 行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82次/年,比2005年提高了0.12次/年,总资产周转率1.36次/年,比2005年提高了0.08次/年,可见在2006年行业的资产周转速度加快,销售能力增强。另外,行业的人力、生产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合理运用,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006年为23.59万元/人·年,比2005年提高3.76万元/人·年。 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强,经营效益和管理能力有所提高,表明企业在节约支出,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2006年棉纺织行业利润率为3.4%,高于2005年 3.19%的0.21个百分点,利润率微增,其中2006年1~8月进口棉花314万吨,由于进口的平均价格低于国内平均价格1500元/吨左右,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第四季度,随着我国棉花市场的下跌,进口的滑准税率导致棉花价格高于国内棉花价格,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006年棉纺织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为6.4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体现了行业的资产运营效益提高,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增强。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54%,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24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企业不但承受着水电运成本的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的压力,企业为保持国际竞争力,降低国内棉花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通过压缩开支、降低用工等方法来降低成本。 投资与产销平衡 投资增长特点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生产的纺织品的接受程度的增长,需求的逐步扩大,纺织行业的投资也快速增长, 2006年棉纺织行业共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19.81%,投资继续增长。主要特点有: (1)为增强棉纺织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正在成为主流,把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作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 (2)从棉纺织行业的固定投资的方向看,中西部投资增长较快,尽管生产、加工、出口、效益基本上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等省,但随着劳动力、土地等其他资源的逐步紧缺,加之中西部地区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梯度转移的浪潮已经推来。 (3)我国纺织行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看好我们的纺织行业,利用外资也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投资增幅大幅度下降 2006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国棉纺织"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引导下,提倡通过固定资产、技术改造的投资,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增长方式,力争为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下表我们不难看出,2006年我国的棉纺织行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份,棉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了42.16%,而1~12月累计,同比增加19.81%,为今后棉纺织业的逐步从规模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奠定了一定基础,今天我们的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因此提高我们的绝对优势就成了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投人产出平衡 行业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棉纺织行业产销平衡,从2006年产销率来看就是如此。2006年产销率达98.30%,比2005年提高0.34个百分点,达到一个新水平,企业是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较好。 进口棉保障了行业的效益 纱布产量稳步增长 我国纱线生产产量继续高速增长,2006年为1740万吨,纱产量净增290万吨,同比增长20%,2006年12月规模以上的纱线单月产量已达168.587吨,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布产量为550亿米,同比增长13.54%。 进口棉花大幅增长 市场的全球化,需求的增长势必带来较大的原料需求,在我国棉花原料供不应求的现状下,我国进口了大量外棉,2006年1~12月进口棉花381万吨,尤其是2006年1~8月份,进口大幅度增加,进口虾米314万吨。除去一部分国储棉,以国际国内棉花价差1500元/吨来计算,进口棉花给我们所带来的利润就不少于40个亿;而 9月底发放的"一配一"配额,进口的国际棉花价格高于国内棉花价格800元/吨左右,使得行业损失了一部分利润,这就意味着,2006年如果没有了进口棉价带来的优势,全行业运营质量将下降,就要亏损。 棉纺织品进出口情况 出口稳步增长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棉纺织品及服装累计出口 5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棉纺织品累计出口 16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95%,棉纺织服装累计出口 395.4亿美元,同比增长46.22%。可以看出,2006年是纺织品取消配额后的第二年,尽管欧美对我部分商品再度设限,贸易摩擦频繁,人民币升值,但"中国制造"的棉纺织产品的出口仍强势不减。 从贸易方式上来看,一般贸易出口为403.4亿美元,占比重72%,与2005年的68.7%相比,增加了3.3个百分点,企业自营出口能力提高,自营品牌的价值率有所提高。 进口纱线数量增加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的纱产量快速增长,并有一定量的纱线出口,但仍不能满足国内下游企业的需求。我国十年来已成为纱线的净进口国,2006年进口纱线93.8万吨,同比增长18.17%。 2006年值得注目的进口纱线情况是,每月进口普梳纱线的增长幅度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12月累计同比增长65.97%,最高时达到86%。主要进口国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进口增长速度,一是因为产品品种的需要,二是我国的纱线竞争优势减弱,因为棉花原料的成本占棉纺织行业生产成本的70%,棉花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纺纱厂的生存问题,就目前来看,国内棉价已高于印度30%,巴基斯坦35%.棉纱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由于国际市场棉纱价格大大低于我国,一些用纱企业加大了进口量,而我国所拥有的相当部分出口市场在向印度、巴基斯坦等棉纺织加工制造业发达国家转移,这样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纺纱厂的生产,最终将损害了产业链的源头--棉花产业的利益即棉农与农民工的利益。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2006年棉纺织品全年出口164.6亿美元,按到12月份本币升值3.7%计算,减少创汇6.3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84%,进口以50.6亿美元计算,增收1.94亿美元,则总额减少4.38亿美元,即减少收入约34亿元人民币。 棉纺织市场运行情况 2006年原料市场的变化可谓是处于下行趋势。 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棉花价格都是一直下跌,尽管有起有落,年末价格有所上升,但最终还是没有逃避掉下降的趋势,跌价约1400元/吨。第四季度滑准税率下进口棉价格已高出国内棉花价格,进口棉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 涤纶短纤由于石油价格的影响涨跌比较明显;粘胶短纤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的走高,尤其是后半年涨幅较大,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其的主要原因,质量较好的已能达到15000元/吨。 2006年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整体处于下跌趋势,全年跌幅在1500元/吨左右;在纱市销售方面,受棉花价格的影响,纱线价格也跟着下跌,跌幅在1200元/吨左右,销售市场运行平淡。坯布市场销售形势不够活跃,市场行情不温不火,棉织企业的产销基本保持平衡,但销售压力明显增大,其中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和纺织品出口导致利润空间减少,内销压力增大是主要原因。 棉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 继续走新型科技工业化道路 棉纺织行业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的经济、贸易等环境,如何提升行业的绝对竞争力,使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中国棉纺织协会工作之重点。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行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任务就是积极引导行业继续走新兵式业化道路,提高行业的科技和品牌贡献率,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完善社会责任制,建设和谐发展的产业。 行业自律 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十五"期间,得到高速发展,纱产量从2000年660万吨到2005年的1450万吨。90年代以来生产的棉纺设备比重达到57%,无卷化率、无结纱、无梭布及精梳纱比重分别达到38.4%、55.3%、 52.7%及25%。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于2006年8月向全国棉纺织企业提出了行业自律倡议书,分析了投资过快增长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分析了全球经济的竞争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人民币不断的升值、能源、电力、劳动力、环保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中国的棉纺织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应该自觉控制低水平发展,提高生产率水平,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科学管理,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为确保棉纺织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棉纺织产业的步伐,推进机、电、仪一体化,自动化、连续化的进程,为提高棉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更好的指导行业的科技进步,为了保证棉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实施,棉纺协会组织编写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一五"科学与技术进步指导意见》,提出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 总体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棉纺织产业的步伐,用信息化带动传统棉纺织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棉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主要任务: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棉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广连续化、自动化和生产、经营管理网络化。 合理利用棉纺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2007年预计纱产量将要超过1900万吨,按用棉比 64%计算,用棉量将超过1250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2007年度棉花产量为673万吨计算,大约 580万吨的棉花缺口需要进口来解决。为此,希望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大对差别化纤维的使用,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 继反倾销、特保等政策性壁垒,以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商品正面临着新的成本考验,水电运及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粗略计算,棉纺织行业将为此多付出20~ 30亿人民币,因此,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又是一场重要的攻坚战。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经过粗略静态的计算,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率的下降,将使从事棉纺织行业的加工企业减少约46亿左右人民币的利润。几年来,出口退税不断下调,其目的是希望企业进一步改变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那么,国家在这方面的增税额,是否应该用于支持纺织企业产品创新的投入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