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签证官卡住中国货 知名纺企成“中美纺织贸易战”牺牲品


来源:世界新闻报     发布时间:2007-3-30 17:48:31  

知名企业被拒签 美国市场无份额 “去美国干什么?”“参展。”“去过国外没有?”“没有。”“在这行做了多少年?”“快10年了。”“很遗憾,您暂时去不了美国。” 回忆起今年2月面对美国签证官的这番情景,广东省佛山市冠成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招润耀印象深刻。 “就这样被拒签了?我当时甚至没反应过来。停顿了几秒钟之后,才下意识地慌忙向面试官解释去美国的原因,可人家早已显得很不耐烦。”招经理无奈地说。“可能是嫌我没有出过国吧。”招经理自我调侃着。 招经理介绍,为了准备今年2月在纽约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他们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把参展的一切事宜都准备好了,招经理这次准备亲自带队奔赴美国。万事俱备,只等着签证下来。招经理听同行说,此类签证的通过率很高,再加上招经理的公司是广东省佛山市响当当的企业,因此,他从一开始也没担心过签证的事情。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问题最终还是出在了签证环节。 据招经理介绍,那一批同他一起申请签证的有50多个人,都是去美国参加“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的企业代表。但最终只有20多个通过,连多次带企业去参展的佛山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也在被拒签之列。 20天后,招经理和其他未通过签证的人又去参加了补试。“补试之前,大家都说我一定能拿到签证,其实我自己也满怀希望的,觉得应该问题不大。可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被刷下来了。真不知道他们拒签的标准是什么?”招经理回忆说。 “在近两年拒签率屡屡升高的大背景下,我只是中美纺织贸易战的一个牺牲品。”招经理最后如此评价拒签之事。从那次被拒签后,该公司再没有涉足美国方面的展览。美国的业务订单也基本属于空白。 拒签率年年攀升 成交额大受影响 “过去几年中国纺织企业赴美签证的拒签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拒签率在2000年为10%至20%,2001年上升到30%,2002年为40%,2005年已高达5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纺织分会副会长张延恺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 一年一度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在纽约已有7年的历史。过去几年来,已经有超过1000多家优秀的中国服装、面料以及家用纺织品生产经营企业赴美参展,这些企业受到了美国客户的普遍欢迎。许多美国客商表示:“我喜欢这些产品,设计非常出色,看起来比现在市场流行的都不同,我很感兴趣来试试。” 尽管美国客商们喜欢中国企业的产品,但美国使领馆却似乎并不喜欢,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拒签率”了。 就拿2005年第六届纽约“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为例,由于美方签证的原因,导致当年申请去美国参展的250多个中国厂家减少到了170家,参展人员从420多人减少到200多人。 张延恺介绍,虽然参展的企业只有170家,却吸引了2200余家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乌拉圭及部分欧洲的专业买家专程来展会洽谈采购。当届展会意向成交额达到6000万美元,实际成交额1500多万美元。1500多万美元,是一个让人既高兴又沮丧的数字,高兴的是,这是展览的巨大成果,是美国客商看好中国产品的最好证明;沮丧的是,因为拒签率升高的缘故,这一数字比往年有所下降。 “在许多美国客户对服装展览会、对中国企业越来越感兴趣的时候,中国企业界人士赴美签证却越来越难申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延恺语重心长地说。 针对于拒签问题,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调查显示,签证问题更多地发生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商人身上,其次是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商人。 预定展位去不了 聘请华人看展台 今年年初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览上,有中国记者在展馆一隅发现,一些中国企业的展位空着。中国参展组织者见了《世界新闻报》驻美记者大倒苦水:“签证拒签率太高了,这些企业交了摊位费人却来不了。” 中方组织者之一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尹小军说,他们组织的参展商有22人,结果只有6人获得签证。这样的结果对中国企业将来参展的信心有很大影响。一个9平方米标准摊位的费用是3700美元,费用由主办者出了,但参展商来不了,费用也不退还,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样的问题早就出现了。2003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世界眼科先进仪器和科技展览会上,中国展团带来了许多新的高科技产品,但由于许多参展人员进不来,他们只好聘请当地华人为他们看展台。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无法与其他国家科技界人士展开交流,更无法向其他国家的商人介绍产品,展览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一家中国东北某生产袜子的企业,和美方公司签署了赴美设厂的合作协议。设备运过去了,可安装设备的中国工程师却被拒签了。一年快过去了,设备仍存在美国的仓库里,而这家企业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损失。 一位在美国负责接待中国某省交通考察团的人士告诉笔者,他准备接待的团原计划7个人,结果只有一个团长获得签证,其余的一律拒签。他说,要是都拒签也倒省事,现在只来一个人,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新闻分析 贸易保护主义在作怪 其实,除了美国外,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也在采取防范措施: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上,中国企业全部被安排到了偏僻的副馆;每年一度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世界最大鞋展,新加入的中国企业几乎无法拿到摊位;美国拉斯韦加斯、德国杜塞尔多夫两个世界最大的服装展,针对中国等国家的参展企业基本没有自有品牌的情况,单独开设了“贴牌加工区”。实际上,这是人为在同一展览中对企业进行分档。 胡先生是宁波一家卫浴设备制造厂家的负责人。他介绍,本来定于今年参加的一个国际性展会去不成了。前不久他得到消息,这个展会已经明确表示,限制中国企业的加入,而公司根据参展时间制定的全年销售推广计划不得不做出重大的调整。无独有偶,厦门一家浴室阀门管件的制造商也同样遭遇了这种无奈。 还有一些国家的展览也开始透露出“排挤”中国企业参展的信号。它们或削减中国企业参展名额,或从企业品牌、参展面积、特殊装修、认证要求、报价等方面提出多种附加条件,不断提高审核标准,增加了企业参展的难度。 对于中国企业被无端拒签,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公司市场部华谦生说:“之所以大面积缩减中国企业的参展,甚至拒绝中国企业参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考虑。由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许多订单被中国企业抢走,对当地企业造成影响。当地的劳工组织对展会主办机构施加压力,不让中国企业参展。” 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这样写道:根据美国8个商会的统计,过去两年由于外国商人无法及时获得赴美签证,与之合作的美国企业估计损失300多亿美元。在接受调查的734家美国企业里,3/5的企业抱怨拒签问题使他们的利益损失。 对此,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苑占领说:“签证问题已成为阻碍中美商务交流的一大问题。我们理解美国政府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严格控制签证。但拒签率过高,不仅阻碍了中国企业家到美国参加正常的商务交流活动,同时也影响了美国的投资环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