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价格指数花落绍兴 国际市场彰显浙江力量
2006年10月22日,“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发布。 继义乌小商品指数、余姚塑料指数之后,第三个浙江指数即将诞生。这个关于纺织品的又一中国指数即将花落绍兴。专家表示,中国制造的商品以往价格任由国外买家宰割的情况严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继续恶化,浙江的这几个指数的产生不能不说都有着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初衷。 从小商品、塑料到纺织品,浙江发达的块状经济以指数这种凝练而具体的发言方式,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着定价权。而且这些发言有着政府的鼎力相助,包括指数的制定标准、内容,甚至连新闻发布等工作,商务部都以业务主管机构的角色协助这些城市。 国际市场,中国指数,背后是浙江力量的彰显。 半月诞生两大指数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绍兴县的近邻义乌与余姚创造了2个国际性指数,令全球为之一震。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轻纺城,是否也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2006年11月8日召开的纺博会总结分析会上,绍兴县第一次提出了要开展轻纺城纺织品指数认定工作。 “昨天我们刚从商务部回来,商务部已经正式同意了我们发布纺织品指数。”3月23日,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招商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个月来发布纺织品指数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的纺织品指数将在近期发布,预计会在纺博会开幕之前。”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纺织品指数包括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两部分。价格指数每个星期都会按照纺织品的分类进行发布,从一段时间看出纺织品价格的走向,这样有利于经营户进行生产调整。而景气指数每个月发布一次,以预测整个行业的景气程度,指数将在凤凰卫视等媒体发布。 相对于即将发布的绍兴纺织品指数来说,已经发布半年的义乌指数无疑是浙江指数的老大。2005年9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考察市场时明确提出制定“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 随后,商务部和义乌市政府决定共同开展“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的编制。2006年10月22日,“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由商务部、义乌市政府牵头,商城集团、浙江工商大学等联合编制。义乌指数系统以3000余家商户为采集单位,以17大类3000多种商品作为抽样商品,一共选取了40个调查指标。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苏为华介绍说,最终形成的义乌指数体系包括小商品价格指数、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和单项监测指标指数三大类,共23项分指数。 参与编制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介绍,指数对于人们正确判断全国乃至国际小商品市场的态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义乌指数推出后不到半个月,2006年11月5日,余姚塑料指数旋即亮相。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