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2006年中国丝绸业发展状况综述


来源:中纺商会     发布时间:2007-3-21 13:36:33  

一、2006年中国蚕桑生产和丝绸加工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出口量减价升,产销基本平衡。 (一)蚕桑生产稳定发展。据统计,2006年中国20个蚕茧生产省(区、市)桑园面积1290万亩,同比增长11.2%;发种量2008万张,同比增长17.7%;蚕茧产量74万吨,同比增长19.1%;全年综合均价1244元/担(50公斤),同比增长27.1%,创出收购价格历史新高;蚕农全年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收约60亿元,是蚕农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对2688家丝绸工业企业统计,2006年丝绸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419亿元,同比增长19.2%;丝绸工业现价销售产值完成1386.3亿元,同比增长19%;丝产量完成14.1万吨,同比增长8%;丝织品(包括化纤绸)完成82.2亿米,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20%,全行业利润继续保持增长。 (三)出口贸易价升量减。据海关统计,2006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为37.1亿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丝类商品出口2.5万吨,同比下降17.8%,出口金额6.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单价25.4美元/千克,同比增长26%;真丝绸缎出口金额8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丝绸服装及制成品出口22.8亿美元,同比下降5.3%。从主要大类产品丝、坯绸和服装的出口数量看,统一折算成用丝量,同比下降17.7%。 (四)丝绸产品内销呈现增长之势。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丝绸消费呈现增长之势,尤其是蚕丝被和丝绸家纺用品已成为市场畅销、支撑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消耗蚕丝被、丝毯等床上用品在500万条以上,占蚕丝总产量的10%左右,加上其他丝绸产品的国内市场销量,年消耗蚕丝量占总产量的30%左右,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茧丝绸业的发展。 二、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推动蚕桑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客观现实,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一方面是商务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路线方针,另一方面“东桑西移”工程不是简单、盲目的转移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蚕桑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由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2006年新建的50个蚕桑基地的蚕茧产量,弥补了川、渝、陕、浙受自然灾害影响大面积减产所造成的原料缺口,当年见效。“东桑西移”工程深受政府、企业、农户的欢迎。 三、关于中国茧丝价格的问题。2006年影响中国国内茧丝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受印度绸缎反倾销调查的影响;第二是受川、渝、陕等地区严重干旱和浙江沿海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三是受市场上一些企业人为炒作的影响,由此引发了茧丝价格的非理性波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健全,企业经营者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科学分析和理性判断的能力较弱,不能纵览全局和行业宏观发展走势,加之广西、嘉兴两个交易市场在交易规则和监管方面不够完善,投机分子趁机恶意炒作,使上述本可以通过全行业团结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局部性不利因素通过少数企业在两个交易市场的炒作被过分放大,由此一度引发茧丝价格非正常涨落,给外贸出口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商务部为稳定行业运行发展,果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及时发布有关行业经营发展信息指导企业理性安排生产经营;密切关注广西、嘉兴两个交易市场,指导他们完善交易规则,做好风险防范;适时启动国家厂丝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减小价格波动幅度等措施,确保行业运行稳步协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