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关注纺织行业职工收入低和增值税进销项税同步问题
春节过后,中国年度政治大事——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正式开幕。今年参会的纺织业代表对纺织行业职工收入偏低和增值税进、销项税率不同步问题提请相关部门关注。 纺织行业职工收入偏低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我国纺织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纺织工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较大贡献,是一个有利于民生就业的产业,也是与“三农”关系极为密切的产业。根据2004年工业普查结果,纺织法人企业达14.3万户,从业人员1338.8万人。200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000元/年,而纺织行业为11000—12000元/年,差距在 50%以上。收入差距过大,使得纺织企业招工难,还使纺织职工心理失衡,严重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建议国家应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调节的功能,对纺织行业职工收入低下问题以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协调好社会分配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棉纺织企业应实行棉花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税率相统一 目前,纺织企业的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执行的仍是1994年国家实施的增值税制度。棉纺织企业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成本占生产总成本在70%以上。对棉纺织企业来说,进项税率是按产品销售税额的17%征收,而购买棉花的抵扣税率只有13%,4%的差额税费由企业成本负担,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上高税赋,更加失去了竞争力。 纺织工业是国内市场化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竞争最充分、资源的市场国际化最明显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劳动就业、出口创汇和“三农”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作出了较大贡献。当前,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我国棉纺织企业经营发展非常艰难,税赋压力大,企业效益普遍低下,2005年全国纺织行业利润率为3.48%,棉纺织业利润率仅为3.19%。如一家年用棉量为50000吨的大型国有棉纺企业,1吨原棉按平均价13600元计算,税率差价达2407万元。这对于属于微利行业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显然有失公平。建议国家尽快解决棉纺行业增值税征抵相一致的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