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遭遇历史“第二暖” 服装商家有喜有忧
安徽省遭遇历史“第二暖”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安徽省平均温度异常偏高。从全省平均来看,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异常偏高1.8℃,为有资料以来的第二暖冬年。暖冬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或大或小,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 安徽省气象中心专家介绍,今年的暖冬是大范围的,并非安徽省独有的现象,造成这一大范围暖冬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纬向环流盛行,南下冷空气偏弱,是导致今冬偏暖的直接原因。据介绍,从1986年起,东亚上空纬向环流盛行,多为相对平直的偏西气流,偏北的经向气流较少,很少将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带入我国,在平直的气流中,即便有些弱的偏北气流,带入我省的冷空气次数也少、势力也弱,也就造成了暖冬现象。 此外,今年安徽省的暖冬是发生在全国乃至全球气候偏暖的大背景下的。工业化以来,人类频繁的活动已引起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南极冰川融化,欧洲滑雪胜地缺雪都是具体体现。安徽省持续的暖冬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全球偏暖的一个组成部分。 厂家商家有喜有忧 暖冬对皮草业、羽绒服、保暖内衣等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合肥,暖冬使皮草销量大减,不少小型零售店支撑不下去,陆续关门转行。去年初,合肥商人柳先生筹资200多万投资兴建了羽绒服厂,准备大赚一笔。但暖冬坏了他的如意算盘,仓库内羽绒服堆积如山,让他一个冬天愁眉不展。而如果你是聪明的消费者,暖冬里买冬衣就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大年二十九,记者一位同事得意地展示刚买的一件棉衣:“世界名牌,打5折买的。” 保暖内衣市场同样惨遭滑铁卢。“销量不到预计的一半。”某品牌保暖内衣安徽代理商张先生说,原来计划的一系列促销活动都取消了,“要明年还是这样的暖冬,保暖内衣只有卖给外星人了。”玩笑里满是苦涩。 暖冬里,不少爱美的姑娘早早穿上了春装,让人们感受到春的气息。商场里则冬装早早下市,鲜艳的春装比往年卖得俏,俏得早。采访中,各大商场的负责人都表示,今年冬装销售下滑不少,而春装销售的热潮却提前了半个多月。 对此,气象专家称,气象不再是天气预报那么简单了,中长期的气候预测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什么时候明年冬天的预报能出来?看看还暖不暖,这羽绒服还要留明年卖呢。”柳厂长很有感触地说,看来做服装生意,不关心气象真不行。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