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2006特质:稳、快——盘点中国印染行业经济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07-2-28 9:16:35  

2006年我国印染行业在经历了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国外限制不断等诸多因素,努力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苦练内功,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行业整体走势正向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行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产能扩大速度有所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430.30亿米,同比增长10.47%,增幅下降5. 22个百分点。其中浙江产量达到226.61亿米,同比增长8.37%,占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产量的52.66%;江苏59.88亿米,同比增长14.91%;山东41.32亿米,同比增长13.11%;广东32.12亿米,同比增长12.35%;福建29.24亿米,同比增长14.67%。 企业的亏损减少,就业增加。2006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户数1948家,同比增加7.27%;亏损户数3 48家,亏损面达到17.86%;亏损总额为8.19亿元,同比下降12.91%;就业人数45.52万人,同比增加 4.49%。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人数达2.81万人,企业户数61家,占全行业户数的3. 13%;销售收入63.11亿元,利润总额0.27亿元,同比增长158%,改变了长期利润呈负数的局面;成本费用利润率达0.42%,同比增加了0.29个百分点;亏损面占40.98%,比2004年减少6.52个百分点。 进出口顺差增幅下降。印染6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9.69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增幅上升0. 9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5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0.46%,增幅下降4.70个百分点。 市场运营平稳,产销两旺2006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销售收入1606.14亿元,同比增长15.53%;工业总产值1675.00亿元,同比增长15.65%;出口交货值491.37亿元,同比增长3.66%;产销率为9 8.02%。在销售过程中,国内市场销售比例占到70.07%,销售收入增速远高于出口交货值增速。内需扩大,带动了生产销售的增长。 经济效益得到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润总额为53.7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3.34%,比上年同期提高0.2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47%,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利润增高得益于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关20家印染企业的资料显示,新产品产值与销售产值比大多在20%,充分表明印染行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整体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为“十一五”发展开了个好头。 沿海5省喜忧参半。销售利润率以福建最高,达到6.89%,其次为山东6.68%、浙江4.04%,广东最低,为1.04%。出现广东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省内很多企业两头在外所致。沿海5省产销基本平分秋色,广东产销率最高,达99.79%;山东最低,为95.16%。 进口数量下降,单价升高2006年1~12月,印染6大类产品进口数量为28.26亿米,同比减少5.0 7%;进口金额为34.94亿美元,同比减少0.71%;进口平均单价为每米1.24美元,同比每米增长6美分。 2006年进口印染6大类产品中,5类产品单价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棉混纺印花布由2004年每米1 .57美元上涨到1.97美元、棉混纺染色布由2.06美元上涨到2.31美元、纯棉染色布由1.49美元上涨到1. 59美元、合成长丝织物由0.92美元上涨到1.05美元、T/C印染布由1.20美元上涨到1.26美元。而纯棉印花布单价大幅下跌,由2004年的每米2.17美元下降到1.65美元,只是进口量少,仅为0.6亿米,不能左右整体进口价格的上涨。 江苏和山东进口服装面料高于其他3省,江苏进口2.78亿米、山东2.45亿米、广东1.88亿米、福建 1.87亿米、浙江1.54亿米,印染6大类产品沿海5省进口占全部进口量的37.23%。 进口国家和地区仍集中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进口总量占全部进口比例的94. 48%。单价以日本最高,达到每米2.82美元;中国台湾最低,为每米0.74美元。进口数量从中国香港进口大幅下降 ,由2004年4.70亿米下降到2.94亿米;其次是中国台湾,由12.18亿米下降到10.01亿米,日本和韩国进口数量和单价基本变化不大。 出口提升,市场更趋多元化 2006年1~12月印染6大类产品出口数量为113.66亿米,同比增长9.55%;出口金额为94. 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出口金额增幅高于数量增幅2.13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为每米0.83美元,比 2004年上涨1美分。单价上涨最多的产品是棉混纺印染布,由2004年的每米0.84美元增加到0.94美元、T/ C印染布由0.56美元增加到0.66美元,而占出口比重60.57%的合成长丝织物出口价格却在下降,比2004年每米0.78美元下降了2美分。 沿海5省印染6大类产品出口占全行业出口的92.46%,其中浙江54.23亿米、江苏21.38亿米、山东15.98亿米、广东9.66亿米、福建3.84亿米,不包括在境内做成服装出口的面料。 印染6大类产品出口目前覆盖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阿联酋、贝宁、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多哥等分列我国出口前7大市场,其数量合计占全部出口比例的33.15%。在我国出口市场排名中,出口中国香港数量逐年增多,从2004年11.8亿米提高到2006年13.02亿米。价格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每米0.97美元提高到1.00美元。出口阿联酋的数量逐年递减,但价格提升最快,从2004年的每米0.76美元提高到0.87美元。最显著的是出口多哥的数量骤增,从2004年0.85亿米提高到2.93亿米,而价格骤减,从2004年的每米0.8 0美元下降到0.56美元。 平稳发展中伴随新亮点 产量增幅与产值增幅差距不断拉大。产值增幅大于产量增幅5.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的提升充分佐证了印染行业结构调整出现的积极变化。值得欣慰的是,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与困惑后,企业自身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些新兴市场得到开拓,企业规避风险能力也得到提升。 印染产量理性回归。近几年印染行业发展较快,2003年产量增幅达20.43%,2006年产量增幅已是近5年的最低值,产量增幅最近几年呈下降趋势。 其中原因一是国家不断采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在应对产能扩大及推进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下,结构调整和产能调控取得了实效。 二是行业自身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调控。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进一步加强,原材料、能源、运营成本等的提升,市场要求印染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满足终端客户,适应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客观要求。这说明印染行业正在逐渐由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成长迈进。 三是生产区域高集群度进一步显现,增势喜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沿海5省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44%。产业集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带动的示范平台,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设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为一体,拥有与纺织服装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同时刺激了沿海地区经济文化的突飞猛进。 四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落后生产能力如74型设备已被淘汰,大多数印染厂已被96型取代,同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宽幅及特宽幅设备陆续上马,国内印染机械企业推出层出不穷的新品,有的已接近国外水平,不断被印染企业看好。 五是投资增长有所上升,但波动不大。2006年1~12月印染行业新开工项目数209个,施工项目数30 7个,竣工项目数130个,实际完成投资92.68亿元,同比增加30.86%。新增投资主要以引进先进设备、改良生产装备为主,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档次。 点评: 面对印染行业正向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光明、乐观的一面,也要关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一些不利因素。例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受煤、电、运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银行贷款利率上调政策影响,200 6年印染行业成本和“三费”比例均提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增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2007年,世界部分航线运价上调,对于出口企业无疑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低价竞争,竞相压价目前仍是行业经济运行中的顽疾,质量竞争代替价格竞争将成为重中之重;流动资金紧缺,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大企业融资较为容易,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融资困难;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汇率上调和降低出口退税率等影响,加速了订单旁落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影响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比如欧洲议会日前正式通过对化学品的管理法令REACH法规,该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与沟通还有待加强,在执行标准上,纺织要考虑到印染加工处理的可操作性,印染同样要考虑服装染色和缩水等指标的匹配,与上游纺织企业沟通,逐步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浆料,以减轻印染企业的环保压力;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信息封闭,对国家标准认识不足等等。 总之,2006年以来实施的宏观调控将延续到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比重。尽管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将在2007年年底如期终结,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措施和壁垒仍会日趋增多。总的看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发展的外需动力不会有大的削弱,预计2007 年的印染行业总体将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