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多部委联合彻查深圳17纺企“出口激增”问题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7-2-15 13:08:41  

对欧美服装出口激增 中纺商会急召企业进京 “2006年出口统计显示,我国部分敏感类服装对欧美出口出现异常,一些企业出口单价偏高、出口规模激增。”9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出通知,2月13日召集各出口企业赴北京召开裤子、衬衫、胸衣出口情况通报分析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直指之前备受质疑的“深圳纺织品出口激增2倍”事件。 此前,来自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深圳出口总额达161.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两倍,排在去年我国服装出口地区百强排行榜首位,广州以同比仅增长18.11%、实现出口额34.83亿美元排名第五。 增长速度有炒作成分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曾对记者表示,根据广东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不可避免存在中介炒作成分,目前商会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曹新宇担心,快速增长的同时可能引起更多新的贸易摩擦。 而对此,深圳市贸工局回应说,为规避输美、输欧的纺织品配额管理,企业大量出口服装纺织品到非配额地区。此外,由于商务部配额分配制度改革,深圳企业拿到了较多的配额。 “在当前纺织品配额分配政策下,配额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倚重于各个企业过往的出口业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配额,把业绩做大而虚报出口”,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纺织业界人士指出。深圳某些纺织品服装品种2005年出口总额不到5000美元,但是2006年出口额却飙升至10多亿美元。 为此,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9日向各出口企业发出“关于召开敏感服装类别出口异常情况通报会的通知”,13日在北京开会研讨此事。 诱因:出于出口需要 纺织商会在通知中虽然没有明确点名是为深圳事件而召集开会,只表示“去年我国部分敏感类别服装对欧美出口出现了异常,一些企业出口单价偏高、出口规模激增。为进一步摸清情况,使许可数量招标工作得以平稳、有序进行,因此召开裤子、衬衫、胸衣出口情况通报分析会,并邀请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参加”。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44.65%的被访者认为“深圳纺服出口激增”的诱因是“出口需要”,同时46%的被访者认为此现象并非一地独有 多部委联合彻查深圳17纺企 “出口激增”实为骗取配额 备受业界关注的深圳服装出口激增异常现象,经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后,已得出初步结论。 昨天上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在通报会上明确表示,深圳服装出口激增现象,属于“在利益的驱动下,骗取配额”。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昨天召集60余家企业,召开了敏感服装类别(裤子、衬衫、胸衣)出口异常情况通报分析会。与会企业一致建议,将出口异常的企业名单公示,并将其配额分配资格取消,如果有异议,有关企业在公示期间可以进行举证。 姜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在四川、黑龙江等省市也有出现,全国究竟有多少家尚未最后统计,关于如何处罚的方法也是商会和企业初步达成的共识,最后决定权在商务部。 彻查深圳17纺企 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昨天的会议。据相关参会人士透露,由上述多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曾于本月7日到深圳进行深入调查。 据透露,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去年10月份就曾经接到企业反映部分敏感产品出口激增异常的举报,商会有关部门即开始关注该反常现象,直到今年1月底,商会在得到2006年全部数据并进行分析汇总之后,发现现象严重并向相关部委进行汇报,随后各部门即赴深圳展开了联合调查。 相关人士介绍,本次调查按照“贸易链”的方式进行,涉及了出口企业资格、申领出口许可证、报关出口、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等各个环节,希望通过整个贸易链条来确定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以判断是否存在此前业界曾普遍担忧的“热钱流入”、“骗取退税”等问题。  据姜哲通报,联合调查组从存在出口激增现象的百余家企业中选取了17家“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而这17家企业普遍为新成立的、注册资本少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其中16家存在高价金额出口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企业非正常的出口情况主要表现为,外汇没有结汇,退税未退等,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所留的联系方式都是空的,属于空头企业。 外汇核销上,与全国同类的企业相比,17家企业核销率普遍偏低。 业内人士透露,企业采取的另一种运作方式则是,很多企业将出口许可的英文证与中文证割裂开来。 在本次联合调查中即发现此种情况,有2家企业在中文许可证上高报价格,并在中国海关用中文证清关后,又到签证机关撤销中文证,更换英文证,英文证的价格属于正常出口范围,这样企业的这一笔出口业务,既在中国海关取得了高出口金额的数据,又得以以正常价格在美国清关。 姜哲在情况通报会上指出,目前调查尚未发现与出口退税、骗税有关,出口异常也未明显显示出与热钱流入有关。但他同时也表示,调查由于受时间限制未能对整个贸易环节全部考察,所以还不能得出最后结论。 深圳市贸易工业局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深圳企业出口虚增的任何消息,对英文证价格是否可以更改一事也不予回应。 挑战配额二次分配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透露,目前,通过高报业绩骗取配额这种现象并非深圳地区独有,已经转向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黑龙江等省市。 “商会通报的情况比我们之前所知道的严重得多,衬衫出口异常的金额占到全国同类出口产品总额的57%,裤子占到42%。”昨日与会的山东一家纺织企业副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说。 上述人士透露,出口金额前100名的企业中,异常企业竟然占到40%~50%,有些裤子单价更高达300美元一件,而正常价格一般是10美元,全国平均单价也只是6美元。 上海飞马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龙生昨天也赴京参加了本次通报会,并在会议间隙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企业下午分组讨论时都明确谴责了这种骗取配额,破坏正常出口秩序的行为。 陆龙生透露,有部分企业建议商会进行彻查,并进一步改革二次配额的分配方案。陆龙生表示,可能采取的一种方式是,以去年1~12月份某产品全国出口平均价格的1倍作为基准价格,超过该出口价格的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可采取自行申报,“如果企业认为自己的出口价格高得合理,就要举证”。 事实上,由于配额属于稀缺资源,企业通过高报业绩的方式骗取配额再炒卖,其利润十分可观。 业内人士向本报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一周来,市场上热门配额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该人士预计,目前流失到非贸易型企业手中的配额数量应该在30%~50%左右。 “现在不是没有配额,而是缺乏可以流通的配额,”该人士说,“深圳出口异常激增也对即将开始的纺企配额二次分配提出了很大挑战,配额分配方式仍需进一步改革。” 深圳纺织出口热钱调查初步结论:无关骗税和热钱 2月12日,带队前往深圳调查的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姜哲副会长向业内通报了有关本次调查的背景、经过和初步“概念”。他称,调查未发现深圳出口异常与出口退税、骗税有关;也未明显显示出口异常与热钱流入有关;调查更多显示了出口异常与现行纺织品配额分配体制有关,即一些商家利用种种手段提高当期出口业绩,以获得来年配额分配。“这是主要的利益导向。” 但他同时表示,调查由于受时间限制未能对整个贸易环节全部考察,所以还不能得出最后结论。 2月7日,一个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派出的调查组到达深圳,对近来引起诸多关注的“深圳纺织出口热钱”进行了调研。 所谓“深圳纺织出口热钱”,是指深圳在2006年纺织品出口总额达161.6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两倍。特别引起关注的是,深圳在2006年11、12两个月纺织品出口突增,不仅金额大涨,而且一些出口货物单价亦连翻数十倍,引起各方担忧。例如,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称,输美女内裤最高出口单价达到230美元,而一般的出口单价也就在2美元左右,有100倍以上的差距。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部主任胡敏称,深圳纺织品出口激增主要体现在服装方面,引起的担忧是:1、有无利用纺织品出口管理漏洞做高出口业绩,进而获得配额,冲击现有配额管理体制的问题?2、出口金额大幅度上升,有无骗退税问题?3、在人民币升值和股市走高的背景下,有无热钱利用该渠道大规模流入内地?4、纺织服装是否真有那么大的顺差?这些由问题引发了商务部、外管局、税务总局、海关等部门的关注,于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牵头,中央各部门参与的调查组于春节前奔赴深圳。 早在2006年10月就有企业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反映深圳服装出口存在问题。到11月,商会拿到10月份的数据,已经看出了苗头,于是开始关注。2007年1月底,商会拿到了2006年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简单地汇总后,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这已经不是少部分的问题,已经占了很大的部分。” 于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立即向商务部进行汇报,后者对此非常重视。有关部领导批示,要求深入调查清楚,于是有了调查组的深圳之行。 据姜哲透露,调查组是按照“贸易链”的方式去调查的。也就是说,首先是企业资格,其次是申领出口许可证,报关出口,出口收汇核销和出口退税。按照这样一个完整的外贸链条走下来看看问题到底发生在哪里。 姜哲说,就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企业在深圳多达几百家。调查组在其中选择了17家有代表性的。除了个别家看上去做得比较长久的企业外,大部分是新出现的,以前根本不知名。 调查组在北京选定了17家企业后,外汇管理局,税务总局、海关等各个部门就分别把这17家企业的情况布置下去,要求各部门在深圳的分支进行调查和资料汇集,同时调查组还提取了相关企业在海关备案的全套资料(包括资质、许可正、发票、认证等),深圳贸发局还汇集了企业的工商登记、申领出口许可证、更改许可证等资料;外管局也对这些企业的外汇核销率进行了大致的汇总,发现有的企业外汇核销率非常低。 调查的具体情况是,就资质而言,17家重点调查企业普遍为新成立的、注册资本小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其中,14家为新登记注册的。 而在申领许可证环节,17家企业有16家存在高价金额出口,这些企业一般用中文证在中国海关报关出口,但是调查组通过“协议数量双边核查机制”去调查,发现这笔数量在美国并未清关。也就是说,中国海关的出口数,与在美国的清关数是对不上的。同时在美国海关备案的价格,与中国海关统计反映出的价格反差很大:中国这边的价格非常高,而美国那边已经回归到我们观察到的正常区间。姜哲说:“我们鼓励企业做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但我们不允许虚假出口,更不能玩欺诈。” 在出口报关环节,调查组发现有些报关资料缺乏真实性。例如在调取企业资料时,发现企业的出口合同和发票,与海关报关单的并不一致。但是发票与合同只是备查,海关更主要看许可证和报关单,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 在外汇核销环节,17家企业与同类企业相比,核销率普遍偏低。有11家企业2006年10月到12月的核销率为零,4家企业在1%-21%,2家正常,有80%左右。按照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有关规定,从出口报关到最后核销有210天,否则就逾期。这些企业的出口主要在2006年9月份以后,截止目前还未到最后核销期,所以尚不能下结论。 出口退税环节,17家企业中16家为小规模纳税人,其中12家为私企、3家为个体、1家港资,均未办理出口退税认定及申报。因为目前深圳的政策,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征不退(其他地方是征六退六),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办认证也可不办。所以这些企业都没办理。 调查组给出的初步概念是,深圳的出口异常与现行纺织品配额分配体制有关,而与出口退税骗税、热钱流入关系不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部主任胡敏解释说,2006年9月份商务部改革了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配额分配主要与出口业绩、特别是对设限国家的出口业绩挂钩。于是,企业就有了钻出口管理办法的空子“做”业绩和获得配额的冲动。 一些外贸企业告诉调查组,在纺织品外贸领域,炒配额比炒股票更容易赚钱,只要把配额弄到手,就能获得完全没有风险的收益,这远比炒股票容易。所以配额成为稀缺资源,如何合理分配成为抑制市场炒作的大问题。这也为纺织品配额的下一步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深圳纺织业出口激增”事件进展: 2007年2月7日 纺织品出口一年激增178.65% 深圳速度被疑注水 2007年2月8日 深圳纺织品出口激增疑缘起配额 2007年2月12日 对欧美服装出口激增 中纺商会急召企业进京 2007年2月12日 中央调查组介入调查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激增 2007年2月12日 深圳纺服出口激增异常调查 纺配改革刻不容缓 2007年2月12日 解读06年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五大异变 2007年2月12日 调查:深圳纺服出口全国第一幕后的秘密 2007年2月13日 服装出口异常激增是否造假 商会急召纺企议对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