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丝绸旺季不忘隐忧 贸易贸壁困扰丝绸产业
“今年四川丝绸出口的走势看好,价格一路上涨,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因此,去年印度提出的反倾销调查很有可能就此不了了之。然而,一旦市场疲软,企业又将面临印度等国家挥舞的反倾销大棒。企业丝毫不敢放松对市场的关注以及内功的修炼。”成都市佳泰丝绸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部杜先生谈到今年四川丝绸出口的情况时,欣喜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四川是丝绸出口大省,然而,反倾销始终像一个阴影挥之不去,为四川出口的“丝绸之路”设置了一道道障碍。 据四川丝绸商会秘书长潘杰介绍,生丝是四川出口的拳头产品。四川生丝由于产量和质量方面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出口方面同样会遭遇壁垒。 潘杰指出,四川省丝绸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反倾销。长期以来,四川是国内对印度生丝出口的第一大省,印度市场在四川丝绸出口中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但近两年来,印度对中国生丝采取反倾销的措施困扰着省内丝绸行业,同时印方设立的种种壁垒,让生丝出口额在短期内急剧下降。 专家分析,反倾销仅仅是一个方面,技术壁垒也是四川丝绸出口企业目前不得不跨越的障碍。四川省隆昌县银华丝绸实业有限公司廖晓彬对此感受颇深:“丝类产品出口需要通过商检,以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出口要求。根据双方约定,只要拿到检疫部门的CIQ证书(对丝类产品的等级进行鉴定的证书)即可顺利入关,实际上进口国可能找到理由,要求对进口的丝类产品进行复检。由于复检标准与国内商检时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就可能出现明明是3A的生丝却变成了2A的情况,带给企业的损失不可低估。” 据廖晓彬介绍,实际上,就丝绸行业而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制定标准中国最有发言权。但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却只有一方面无奈地应对,另一方面不得不提高生产工艺,调整产业结构,以应对各种壁垒。 作为生丝生产的大省,尽快提升四川省生丝的品位和档次,加强国际竞争力,减少因标准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贸易摩擦,在国际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