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后配额时代 汇率、原料价格成纺织业新挑战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布时间:2007-2-12 16:50:26  

外贸后配额时代大限逼近 “大家应该高度关注2007年度中欧备忘录以后的走势。”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纺织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上,面对2006年度纺织品贸易超过20%的增幅,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际文再次发出警示,2007年的形势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 孙际文曾经作为中方代表参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这一次,他提出的新挑战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如原油、棉花)等价格上涨等因素。 贸易规则变化成首要压力 2005年6月和11月,经过艰难谈判之后,中欧、中美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以配额的形式化解了纺织品贸易争端。协议的截止时间分别是2007年年底、2008年年底。 根据达成的协议,中美、中欧在与中国进行纺织品贸易的同时,克制使用了3个“不利”条款,其中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中专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指定的242条款。 这样的协议成就了今天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06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近170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400亿美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都超过20%。 2006年1月11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5%,金额约占美国市场的30%;2006年1月10月,中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占欧盟市场份额的29%。2005年以上3个数字都是25%,占全球份额的24.5%。而2004年年底,中国出口纺织品占欧、美、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是18%、19%和20%。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透露,2006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额约为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扣除价格指数后对美出口增长了0.48%。对欧盟出口额为2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扣除价格因素增幅为11%。由于遭遇设限后中国采取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2006年对美、欧之外的地区出口额为1011亿美元,增长了27.27%,扣除价格指数对其他地区出口量增幅为18%。 孙际文也指出,由于我们很好地处理了中美、中欧纺织品的贸易纠纷,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市场份额、企业盈利、订单等重要考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随着中欧纺织品协议最先到期,中欧业界普遍担心,2007年备忘录结束后,2005年井喷现象是否还会再次出现。 汇率变化有较大影响 孙际文表示,自从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6%,对欧元升值12%。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内外都在看涨,只是涨幅预期有所不同。人民币短期内急剧升值造成了两个不确定因素:第一是对中国纺织品这类比较有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很弱的出口商品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远期的汇率风险加大;第二,以热钱为主的洗钱的数量会加大,这将加剧中国政府进行调控的困难和压力。 其次,中国纺织品采取了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措施。长期来看,这有利于贸易增长方式结构的转变,短期内却给国内企业的贸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尽管美国并未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由于2006年中美贸易出现中方顺差,造成了美国国内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呼声加剧。而且美国业界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2008年纺织品备忘录到期后,每半年美国政府可以自主启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 中美纺织品贸易被看作是中美贸易的缩影,孙际文透露,今年5月,中美政府将在华盛顿启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他称,这对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将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