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取于纺织用于纺织 把结构调整引向深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介绍2006年宏观经济的特点时指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实现了“ 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对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行业,2006年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如何,2007年纺织行业面临着怎样的外部环境,国家对纺织行业有那些政策支持。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巡视员(正局)张莉。 把结构调整引向深入 《纺织服装周刊》: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分析2006年全国工业经济运行特点时指出,全国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并特别强调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3.63%,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请您对2006年纺织经济运行做个评价。 张莉: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为增加就业、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制造业人数的15%;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出口占全国的15%。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十五”时期纺织产业取得重大成就。进入“十一五”,纺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出口增长25.3%,效益增长28.3%。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有所改善,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深层次的矛盾日渐显现。 《纺织服装周刊》: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莉: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三是资源利用率偏低、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印染行业用水量已居全国制造业第二,废水排放量占全国第六,而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仅为7%;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市场竞争不规范。 《纺织服装周刊》: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十一五”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和目标。《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状况如何? 张莉: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比例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一般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继续扩大。这表明纺织行业在结构调整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把结构调整引向深入。推进纺织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我国纺织行业竞争优势,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努力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专项资金取之于纺织用之于纺织 《纺织服装周刊》:为了支持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2006年国家设立了纺织行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纺织创新和结构调整,具体资金数额有多少?分配情况如何? 2007年,国家对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在资金方面是否还有支持? 张莉:2005年为了防止配额全部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过猛,国家通过加征纺织品关税来自主限制出口过量增长,共多征收关税13.6亿元。考虑到纺织行业是一个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产业增长方式急需转变的产业,为支持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工作,国家于去年用这笔钱设立了纺织专项资金,用于推进纺织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也是取之于纺织用之于纺织。其中,8亿用于纺织企业走出去,建立纺织工业园,5.6亿用于支持纺织创新,结构调整。这笔资金在去年底已经分配完毕。考虑到“十一五”期间纺织结构调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希望和有关部门配合,积极探讨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使“十一五”期间纺织结构调整能够取得实质进展。 《纺织服装周刊》:中国纺织工业在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中提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两个核心要素。国家在这些方面提供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张莉: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目的是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纺织业正大力实施科技进步纲要提出的28项先进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攻关与产业化项目,使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接近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改委将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继续争取国家对纺织科技创新的支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纺织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对于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关于推进我国服装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有关意见”,预计今年内将出台。有关地区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做好品牌建设组织和实施工作。 印染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纺织服装周刊》: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纺织“十一五”规划中,也对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提出了约束性指标,请您谈谈国家对纺织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有什么样的思路? 张莉:当前,国家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纺织行业的能降和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国家将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全行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意识;研究建立有关统计指标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及评价考核;支持开展纺织行业节能降耗支撑技术的推广宣传;支持废旧聚酯及纤维的回收利用,鼓励开发再生纤维;积极探讨纺织行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印染行业的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进口二手设备技术审查。 “减顺差”将对纺织出口造成影响 《纺织服装周刊》:纺织出口一直是我国外贸顺差的大头,日前,商务部将“减顺差”列为2007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这对纺织行业有着怎样的影响?2007年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如何?企业如何应对? 张莉: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已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激增,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减顺差”政策不可避免地对纺织出口会造成影响,不排除国家采取新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 2007年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棉花供需缺口加大、原油价格跌宕起伏、化纤产品反倾销等多重因素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行业平稳运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约束,协会和企业要紧紧围绕促进平稳运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加强对策研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