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钱清原料市场轻纺行情综述
戌狗辉煌而去,金猪翩翩而来。2006年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又取得骄人的业绩,全年实现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在160.95万吨、19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0.9%、14.3%,连续14年成交额和成交量双双高居全国同行市场之首,当之无愧的继续扮演轻纺原料市场的龙头领军人物,对轻纺行情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商前来市场兴业淘金,下面综合2006年市场变化特点进行综合评述: (1)打造亚洲轻纺原料物流中心。自2005年6月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改造升级正式启动以来,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按计划推进,一个规模上具有长远适应力的专业市场赫然显现在人们面前,形态上具有现在特征的新型市场出现,既进一步吸引了新的经营户加入,又使得商务环境更加宜人,物流配送更加高效,市场的影响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已经开始承担为亚洲乃至世界大多数多家轻纺企业提供原料贸易的国际分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改造升级和扩容的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洲轻纺原料物流中心。 (2)涤丝整体价格波动为最近7年来最高。自1998年国内严打化纤走私以来,原有的国外低价倾销货源得到遏制,我国化纤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特别是2000起,随着我国大容量国产化熔体直纺技术的成功推广,聚酯及涤丝行业发展迅猛,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大量涵现出来,为我国化纤行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基础保障,产能的迅猛扩张似的聚酯及涤丝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涤丝市场价格波动逐年趋小,然而进入2006年6月份后,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连连冲高,聚酯及涤丝的主要前道原料石化原料PX外盘对我报价也不断拉高,涤丝生产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上涨风,到8月15日,短短两个半月时间,涤丝市场平均价格上升了2500元/吨,以DTY300D为例,从5月底的11900元/吨一直升至8月15日的14400元/吨,FDY上冲幅度更大,累计升幅超过3000元/吨以上,究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推动因素外,人为炒作也提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涤丝市场价格的大幅度升高使得下游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外贸定单的企业叫苦不堪,亏损严重,致使织厂不敢接单,终至大量定单流失,涤丝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到2006年9月份后,聚酯及涤丝市场开始出现报复性下跌,短短一周时间,涤丝市场平均价格暴跌1000元/吨,令人始料不及。期间聚酯原料下跌更加迅猛,一个多月时间国内PX、PTA累计跌幅高达3000元/吨左右。2006年涤丝市场的大起大落再一次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大涨必有大跌的市场规律在2006年得到了佐记。 (3)纯棉纱价格平稳,人棉纱表现不俗,纯涤纱行情惨淡。由于2006年全球及国内棉花丰收,国内棉价一直处在振荡下行态势,加上国内棉纺企业生产正常,致使纯棉纱产销处在略有过剩,因此造成2006年国内纯棉纱全年运行相对平稳。以40s低配棉普纱为例,2005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在19200元/吨,2006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在18800-19000元/吨,两者同比,后者比前者下降了200-400元/吨,基本于纯棉纱行情走势吻合。人棉纱2005年10月份后一度上演连续11周下调行情,但进入2006年后,非但未出现去年同期下调行情,相反却呈现货源供应紧张,价格步步走高态势。以30s人棉纱为例,2005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16800元/吨,2006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在18400元/吨,两者同比,后者比前者上升了1600元/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05年粘胶短纤出口量大,致使国内市场供应出现紧缺;另一方面是下游织厂人棉纱制品定单较大,较长,对人棉纱需求持续较旺。纯涤纱2006年全年用“惨淡”二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具体表现在纯涤纱市场销量减少十分明显,价格不振,在关联产品涤丝产品价格大涨时,纯涤纱仅仅是报价小有走高,市场销量却不见气色,而当涤丝价格下跌时,纯涤纱不但销量更加稀少,而且价格出现同步下滑。究其原因(1)是国内涤纶短纤产能过剩严重,出口因国外反倾销受阻;(2)是国内棉花价不高,纯涤纱“替代”作用削弱;(3)是纯涤纱制品外单不多,内需不旺,客观需求有所减少。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既有新禧,但也不乏遗憾。2007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打造亚洲轻纺原料物流中心的实施年,以王郎水为首的钱清原料市场建管会,以打造和谐市场为已任,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有事实表明,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一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