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日本纺织服装市场要我们去深入挖掘


来源:中国服装服饰网     发布时间:2006-11-17 10:42:13  

日本是中国规模巨大,发展稳定的纺织服装实销市场。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日出口纺织品服装达175.21亿美元,同比增长5.6%。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5年日本从世界各地进口服装总量达到35.58005亿件,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其中,原产于中国的服装占日本进口服装总件数的91.7%,实现了稳中有升。日本进口中国服装的总量连续两年突破30亿件。日本经济的复苏,特别是日本业界奉行“差别化”战略以及营销方式的调整,将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日出口,寻求深度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与中国互补的“差别化”发展战略日本纤维产业连盟会长前田胜之助前不久在2006年中日纤维产业发展合作会议上的致词中,再次阐述了日本的“差别化”战略。前田胜之助认为,中国的优势是在世界范围内所拥有的绝对压倒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已成为日本成衣和各类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中国两纱两布产品除棉纱是日本第四大供应国外,其他三类商品均为日本第一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棉花布和T/C花布均为日本的第二大供应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63%和13.97%。人造棉布排名第三,化纤布排名第一。日本男装制造商现在希望把中国作为其精纺西装衣料的主要来源地,仅2005年上半年,日本服装商从中国购买了5800万平方米的精纺毛料,比上年同期增长58.6%。 日本纤维产业的优势是,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企业都拥有很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商品开发能力。特别是,高性能纤维及下一代纤维的开发、致力于保护环境及节能等技术水平很高,这些技术日本处于世界最尖端水准。日本的纺织业优势,具体地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日本在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一种新材料被开发研制后,很快转化为划时代的新产品,这是日本的强项。同样纤维方面也是如此。现在无论在新纤维的开发还是将纤维纺成面料用于服装或其他制成品方面,日本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前田胜之助认为,通过有效利用相互之间的优势并巧妙地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日两国的国际竞争力。 市场变化蕴含新商机原有日本纺织服装市场的贸易格局是,商社与中国的进出口公司做生意,通过进出口公司进出口货物,再把货品分销给大卖场、量贩店、百货店等专业批发零售渠道。在商业进程的变革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生产零售型企业即SPA诞生。日本开始推行服装生产与销售合一的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不仅使服装价格走低,而且还能更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SPA将策划、生产、营销与店铺销售紧密结合,成为日本服装业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由于贴近消费者,能很快对消费需求做出反应,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以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模式推行之前,产品开发后半年才进行展示,展示后经过3个月生产,才能到消费者手里。 现在实行这种模式后,从研发到生产20天就能完成。 电视购物、网上购物、邮购等无店铺销售形式的出现,使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服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据日本《纤研新闻》报道,由于SPA模式的推广,使相似商品充斥市场,近年来开发精品店的现象逐渐出现。另外一种变化趋势是,以中小企业为中心,经营重点回归生产厂家传统功能即重视生产功能的趋势加强。这个趋势表现为:商品零售交给零售企业,服装生产厂家通过重视生产,发挥各自的优势力求提高公司的地位。当然也要灵活把握市场行情。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很多SPA在生产至销售的纵向组织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在保持策划方面的人才与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另外,专卖店等零售店的差异化趋势加强,力求打造各自的独特性,为了应对零售店的这种变化趋势,生产厂家就要加强生产功能。 有媒体报道,日本实施“WARM-BIZ”、“COOL-BIZ”方案,将为纺织服装界带来新商机。去年夏天日本环境省提出的“COOL-BIZ”得到了各机关、企业、团体的赞同,适合无领带的低扣衬衫、清凉感的夹克的销售增长了不少,百货店、服装厂商的销售额得到了大幅度增长。日本一些百货店为此还改变以往只注重40岁以上消费者的做法,着手争取30~40岁的男性顾客,为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COOL-BIZ”的效应证明:厂家和零售商的策划和努力会影响顾客。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纺织服装市场不断有新变化,也不断有新商机。 中国企业要改变观念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消费者购买进口服装主要渠道是百货店(36.5%)和专卖店(33.9%)。而目前中国出口日本服装的主要销售渠道仍为超市。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做的是迅速转变观念。原来习惯于与商社做贸易的方式,要转变为更多地关注零售商和消费者的要求。中国服装占日进口份额从1993年的62.1%增长到2005年的91.7%,10多年增长近30个百分点。但近年来中国出口数量扩张较快,价格不升反降。日本大型百货店伊势丹认为,中国的布、丝质面料,特别是西装、大衣等重面料制造水平较低,加之附属品质量较差是成衣档次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日本最大超市之一的大荣认为,中国企业过分依赖价格优势,疏于开发及提高面料水平,非针织领域新面料的推出速度较慢。 在第六届日本中国纺织成衣展期间举行的《日本服装生产与流通的变化及对策》研讨会上,日本专家提出,中国拓展日本市场的营销体制,要从以往的依赖贸易公司型向建立满足顾客型转变。这要求中国企业不断改善贸易流程,除传统的信用证外,要更多采用T/T结算方式。缩短生产周期,日本市场流行周期大大缩短,变化迅速,只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产品才能适应其要求。时尚性较强的产品大都只有很短的销售期,超过期限,商品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日本进口商对质量、交货期要求十分严格。中国企业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如期、足量交货,保证产品质量,是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做好售后服务,减少顾客索赔、抱怨,满足顾客需求。另外,要从以往加工产品为主向提供更多附加服务方面转变。即使是做贴牌生产也要具备提供设计和提供面料选择方案的能力,并具备为委托方提供更多的原材料选择的能力。要研究精加工熨烫、运输方法。据日本纺织品进口协会分析,由于近年日本服装市场需求不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成衣缝制行业对华投资、加工返销可能暂告一段落,日本纺织服装行业对华投资将进入“废旧建新”的调整期,以往态度谨慎的染色等行业可能加入投资队伍。以往熨烫等服装后整理工序一般要在进口到日本后完成,现在日商为降低成本、加快上市周期,开始要求在中国国内完成直到最终包装的所有工序,以便在抵达日本后直接上市销售。 此外,追求品牌、价值仍是日本服装消费市场今后的潮流。近年日本市场高档与低价商品并存,服装消费“两极分化”加剧。由于消费者实质经济能力并未下降,对于符合喜好的品牌产品,即使价格高昂也愿购买。中国的服装产品已逐步从“质次价廉”进入“物美价廉”阶段,但缺乏品牌这一“软肋”,成为中国深度开拓日本市场的严重障碍。而日本企业在品牌运营方面,有很成熟的经验,在品牌运营方面加强与日本企业的国际合作,是中国企业亟待迈出的重要一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